1 / 12
文档名称: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12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1/20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 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心得,供大家参阅!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篇1 “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
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 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礼之常,无足怪者。”一一 苏轼某年题于潮州韩文公庙碑。
细数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 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 的“北珠”时,不免逊色许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
(一)蚌壳中的秘密
谁都知道,不是每个蛙蚌都能酝酿出珍珠。就如播下地 的种子,良莠不齐,发芽的情况自然也参差不齐。在四川, 有座风景宜人的小镇一一眉州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 的苏家便在此地。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钟灵毓秀诞生了苏家的 才气,还是苏氏家族的一时显赫才让世人对眉山更加青睐。 也许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学造诣实 属古往今来者罕见,尤以苏轼为代表。稍年长的文豪欧阳修 就曾预言,苏轼将来的名气将远远盖过自己,虽然六一翁是
当时不可撼动的文学泰斗。苏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为时人所歆 羡。这也是苏轼在学问上越走越宽的重要的基石。未进学堂 前,家庭就给予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母亲解读经典史著,塑 造人格榜样;父亲在其刚会诗词时就教导须以淳朴风格执 笔。从后来的苏轼诗词中,即可窥略其文品、人格大概。
(二)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苏轼的一生中,伴其顺逆荣枯的除了其妻子,其弟苏 子由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手足情深,“嗟余寡兄弟,四 海一子由。”二人虽均遭排挤、贬谪,但弟弟苏辙性格沉稳、 实际,能够相时而动以明哲保身。而苏轼则有点急躁,性情 放浪,爱幻想,有诗人的情怀。遇品行恶劣的人、社会的阴 暗面或不满时局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经常出言不 慎。子由常劝他不要过于计较时弊,“一日空闲长似两日” 可以长寿。劝他“三缄其口”。后来证明,苏子由的宦海生 涯比哥哥走得更远一点。而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 定,从显贵一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世间疾苦。贬谪途中的 苏轼也自嘲: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氏 二昆仲的性格差异最终导致人生经历的出入。
苏轼的“言”是出名的。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 讥评时事,论辩是非,希望神宗改变变法的心意,不久即遭 贬黜。此时的苏子依然踌躇满志,大不了 “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诬陷,强加
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一时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 身陷囹圄。对自己坎坷的遭际,源于自己的“出言不慎”, 而奈何不了那样的政治环境,苏轼也只能苦笑:“猿吟鹤唳 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三)不追求政治,却为政治所追求
早在贬至杭州途中,苏轼对政治热情已不似当年,曾谓 其弟曰:“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二人均认 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为高必
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 也 上无礼,下无义,贼民兴,丧无日矣。"从
政,尤其是在朋党林立的宋朝,官员除了慎言慎行外,不免 要圆滑一点,这大概是讲究原则的苏轼所学不来的。语堂先 生认为,苏轼在官宦生涯中,一面想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 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及到明哲保身的这一 人生本分,二者冲突中,天性使然,苏轼选择了前者。
在政治上,可能过于追求完美,过于强调个人的政治理 想了。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当政,均将苏轼排除在权力 中心外;孰是敌孰是友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而几朝皇 太后对其的恩荫更是绝无仅有的。神宗之后、哲宗祖母均特 别欣赏其才情,辅以重任。但宋朝皇太后均是因皇帝年幼主 持朝政,待其长大便及时还政于皇帝,所以,仅靠几位贤德
的女性,在官场上还是不稳定的。神宗之后的几位帝王,虽 有任用苏轼,但似乎更仰慕其才学,赐翰林学士之类,或许 只是朝廷装点门面的一种方式,借以笼络知识分子。苏轼的 政治抱负根本不能尽情施展。
于是只有谦退。语堂先生称他为谦退大师:不追求政治, 却为政治所追求。欲归隐却不能,一生为政治所累。
(四)“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悟此长太息,我生如 飞蓬”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苏子不失落,他始终认为秋风、 明月本无常主,当时尽情去感受便了无遗憾了。天生乐观达 人,随遇而安。
1072年赴杭州任太守,毫无对权贵的不舍,惟有兄弟 手足。到达杭州后,便致力于当地建设。提出公共卫生方案, 设立杭州第一家公立医院一一“安乐坊”,清洁城中居民供 水,还整顿西湖,这些切合实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举措 立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一般官吏注重税收、当地治安等关 乎政绩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