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科学门静脉高压症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
1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临床表现为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
~(13~24cmH2O)之间,(18cmH2O)左右。门静脉高压时,~(30~50cmH2O)。
2
在我国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肝窦变窄或闭塞。
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外科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脾功能亢进。
1980年以来,肝移植已经成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存活率已超过75%。但对那些不能或不愿接受肝移植的病人,仍需要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3
对门静脉高压的描述可追溯到17世纪,188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anti提出PH原发于脾脏,此后,有人将这类原因不明的脾肿大使脾血流量增多所致的PH命名为Banti综合征(Banti’s syndrom)。
1902年Gilbert和Carnot首先使用PH这一名词,沿用至今已一个世纪。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PH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PH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等仍然是晚期肝病的主要死因。
4
解剖概要
肝有双重血供。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后者又收集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液。门静脉主干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二支,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
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的毛细血管网(肝窦)。
5
6
肝动脉缓冲反应
当门静脉血流增加,肝动脉血流就减少;如门静脉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即增加,这种关系称做肝动脉缓冲反应,当门静脉入肝血流量发生变化时,以维持肝窦内血液灌注的相对稳定。
7
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交通支
、食管下段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8
、肛管交通支
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9
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