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历史文安.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文安.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文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文安发布时间: 2011 年 08月 09日文安自古就有“收了文安洼,粮食盛不下”、“涝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的谚语,历史形成的洼淀文化, 创造了文安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性格。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纵览文安历史的星河, 众多文官武将、侠客豪杰、名流志士、民间艺人重文尚武,自强不息,功绩斐然,名垂青史,光照着古洼子孙。明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兄弟扯起“官逼民反”的起义大旗,转战华北,震惊朝野,有力地打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官拜清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陈仪以“扩大狭隘之处,分减盈溢之水,疏通阻塞之所,统摄漫际之流”的治水之道,而受到清怡亲王允祥的褒奖,并成为清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和理论家。一代武术宗师董海川幼习拳术, 生有神力, 遍访名师, 创八卦掌四十八法, 被武林推为内家八卦掌始祖, 艺惊武坛, 高徒辈出。西河大鼓创始人之一的朱大官, 以富于创新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自成朱派西河, 在清末华北、东北等地享有盛名。此外, 唐代诗人王之焕、宋代大词人苏洵都曾在文安做官居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秀丽诗篇……同充满血泪和斗争的中国近代史一样,饱经沧桑和苦难的文安人民,为推反“三座大山”和新中国的诞生前仆后继, 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支前模范”高秀玲、“爆炸英雄”刘兴琪、“抗日雄鹰”任云阁、“雁翎队长”褚国恩……他们的名字曾经远播华夏,威震敌胆,为今天文安的繁荣昌盛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今天的文安人民向着全面小康社会奋勇前进。水韵文安发布时间: 2011 年 09月 21日文安县位于京津保中心地带, 地处“九河下梢”, 历史上是碧波千里的“鱼米之乡”,是“进京下卫”重要的水陆码头。文安于 2100 多年前的汉代置县,以“崇尚文礼, 治国安邦”得名。现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 幅员面积 1028 平方公里,人口 45 万,辖 13 个乡镇、 7 个管区、 5 个国营农场, 383 个行政村。东临天津市静海县,西接雄县、任丘,南连大城县,北隔大清河与霸州相望。历史上的文安与水结缘,因水而兴,蕴蓄着深厚的洼淀文化。古代的“八景文化”韵味浓郁,自然景色秀丽, 文物罕见珍奇, 使许多文人雅士流连忘返。胜水荷香, 在胜芳淀, 清明皓白, 莲蓬飘香, 绵延数十里,烂如云锦,敢比西湖胜景。文潭灏影,在急流口村,澄波浩淼,古岸萦回,天光倒垂,日影浮动,令人心醉。汉桧凌霄, 在县东门外旧址灵集寺后, 苍虬古干并峙于霄, 传为汉时所植, 有唐诗为证。唐碑吐雾,在相公庄村北,唐代立碑,雾露之晨,隐约可见千军万马,奔腾不息。九川雪浪,一望无际的碧波, 惊涛洒雪, 细浪翻银, 鸥陈渔樯, 仿佛江南奇景。万柳金堤, 在北清河南岸, 长堤拂柳, 绿荫笼翠, 蔓条滴水, 卓干参云, 苍烟翠霭中时见帆樯来往, 仿佛置身画中。苏公胜迹, 在苏桥镇, 昔苏老泉为文安县主薄, 去后建苏公祠, 骚人墨客景仰流连。孟母高台, 在柳河东半里许, 台下有洞, 深广莫测, 相传为宋将孟良藏母处,台下有碑题曰:孟母之墓。全县地表水资源量 5165 万立方米,均在四类以上;地下水平均埋深 米,水资源量 5673 万立方米,均为二类以上。全县拥有骨干河道 21 条、总长 248 公里,形成了 1000 米一支渠、 500 米一斗渠的方田渠网格局。引蓄黄河水实现常态化, 每年引蓄黄河水 5 千万立方米。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