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屋顶构造
一、概述
(一)屋顶的形式、组成及设计要求
1、屋顶的作用——承重、围护、保温隔热、防水排水、立面造型。
2、屋顶的形式
(1) 按材料——钢筋混凝土屋顶、瓦屋顶、金属屋顶、玻璃屋顶等。
(2) 按外形——平屋顶、坡屋顶、悬索屋顶、薄壳屋顶、拱屋顶、折板屋顶等。
3、屋顶的设计要求
(1)防水可靠,排水迅速 (2)保温隔热性能良好
(3)结构安全可靠 (4)造型美观
(5)其它功能要求 (屋顶花园、停机坪、太阳能集热器等)。
4、屋顶的组成
屋面层——起围护和抗渗、排水作用。
承重结构层——屋面梁板结构、屋架、空间结构体系。
保温隔热层——保温和隔热作用。
顶棚层——装饰美观,安装灯具,埋藏管线,有时起保温、通风作用。
(二)屋顶的坡度
所有的屋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坡度。
1、坡度的表示——斜率法、百分比法、角度法。
平屋顶—— 坡度小于5%。常用2%、3%,上人屋面常用1%、2%。
坡屋顶—— 坡度大于10%。
2、坡度的确定因素
二、平屋顶的构造
(一)平屋顶的组成
(整片铺设)
(梁板式结构) (与楼板相同)
(二)平屋顶坡度的形成
1、垫置找坡——采用轻质材料垫成坡度。
2、搁置找坡——利用屋面板形成坡度。
(三)平屋顶排水方式
1、无组织排水——屋檐板挑出,使屋面的雨水自由落至室外地坪的散水上。多用于雨水量较少的地区(年降雨量≤900mm地区)。
2、有组织排水
在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8m,或年降雨量<900mm,檐口高度>10m时,应采用有组织排水。
将屋面雨水汇入檐沟或天沟,再通过雨水管排至明沟或暗沟。
(1)外排水
——在屋面四周或纵向檐口处挑出檐沟,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垫坡,墙底设雨水口连接墙外雨水管。
——既设挑檐沟又设女儿墙,墙底设排水口,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2)内排水
——在女儿墙内设檐沟,墙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在屋面中部沿纵向设置天沟,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在屋面中部设置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3. 排水组织设计要点
(1)檐沟净宽度≥200mm,分水线最小深度≥120mm。
(2)雨水口的间距≤18m。
(3)檐沟、~1%。
(4)屋面宽度<12m时,可采用单坡排水。
(5)雨水管管径100~125mm,用管箍卡在墙面上,管箍间距≤ 。
(四)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
特点: 能适应温度、振动、不均匀沉降等变化,整体性好,不易渗漏。适用于防水等级Ⅰ~Ⅳ级屋面。
(1)卷材——(常用)
(2)卷材胶粘剂——冷底子油、沥青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