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上传人:东方不败 2021/1/26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小学教学资料
编辑:
科目:
教师:
时间: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让学生理解和学****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
课前预****br/>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瞭望》1999年第44期。有改动。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读准字音
丁肇中(zhào) 瞭望(liào) 缅怀(miǎn) 朱熹(xī) 测量(liánɡ)
彷徨(pánɡ) 儒家(rú) 不知所措(cuò) 埋没(mò)
格物致知(zhì) 袖手旁观(xiù)
辨清字形
徨(huánɡ)彷徨儒(rú)儒家
惶(huánɡ)惶恐孺(rú)孺子
煌(huánɡ)辉煌懦(nuò)懦弱
理解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获得知识。
缅怀:怀念或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端正心性。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现指修养身心。
齐家:整顿管理家政。
清谈:本指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袖手旁观:手藏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一帆风顺:船遇顺风,行走迅速。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新课导入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动手能力。一旦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在学****中,特别是在学****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