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能否走出困境.pdf

格式:pdf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能否走出困境.pdf

上传人:2830622664 2016/5/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能否走出困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科技导报 2014 , 32 ( 23 ) 病毒疫苗研发能否走出困境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能否走出困境发烧、头疼、肌肉酸痛这些看似是感冒的症状,也许会将死神带到病人身边。目前西非国家暴发的埃博拉病毒在早期阶段“模仿”了普通感冒症状,在人体潜伏 2 ~ 21 天后,症状就会发展到眼、牙床等外部器官出血和内脏出血进而导致器官衰竭,这一病毒的最高致死率可达 90 % 。埃博拉致命性强,目前尚未研发出有效疫苗和药物。面对如此高致死率的病毒,在病人的感染早期,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其对病人自身和病人周边的人群都有巨大的危害作用。有效的疫苗接种,是防止病毒感染和在人群中广泛传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埃博拉疫苗研发已有多年,为何迟迟不能有产品上市?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成为近期关注热点。多种原因同步制约疫苗研发埃博拉病毒属生物性危害第 4级病毒,世界上只有少数拥有最高级别安全措施的实验室具有开展相关实验的能力。一旦病毒泄露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组组长周东明周东明在接受《科技导报》采访时表示,埃博拉病毒需要在生物安全 4 级( BSL- 4 )实验室中操作,大部分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安全设施达不到这一标准,从而影响其研究。此外,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由于其生物安全因素也限制了疫苗的开发。而且与许多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是,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时,原本应该对病原体做出有效反应的免疫系统, 被病毒所抑制,不能发挥有交往的保护作用。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观察表明,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就会分泌出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使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丧失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龙钢龙钢在接受《科技导报》采访时表示, 埃博拉病毒是基因组相对保守的一种病毒。但是这次在几内亚流行的病毒株在病毒基因组与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同源却又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在核蛋白和糖蛋白上的突变), 这说明造成此次流行的是一株新发病毒。疫苗通过中和抗体保护宿主,但是病毒同样也能通过突变逃逸中和抗体的捕获。表面糖蛋白上的突变预示埃博拉病毒也可能存在逃逸能力。所以现有的中和抗体药物的长期有效性将有待检验。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资金不足也是限制疫苗研发的另一原因。埃博拉病毒暴发于全球最贫穷的国家地区,这些地区医疗设施落后、缺乏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美国杜兰大学热带医学研究员 Daniel BauschDaniel Bausch 在 7 月 31 日出版的 PLoS NeglectedTropical Diseases 中分析称,这些非洲贫穷国家的医院里通常缺少防护手套、口罩、消毒针头和消毒剂。如未做好传染病患者收容措施,这个保健机构很可能将会成为一个疾病扩散中心。埃博拉疫情暴发的西非地区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同一地区,由于结核和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埃博拉病毒感染,这使得世界上大的疫苗公司对埃博拉疫苗的研发热情大大降低。迟缓的疫苗研发? 早在 1980 年,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就已展开,而至今还未有有效疫苗。埃博拉疫苗虽然正处于不同实验阶段, 即使它们已经向前发展,这些治疗手段或许还需要数年而不是数月才能送到疫区高危人群(包括确诊病人的亲属和医护人员)手中。埃博拉疫苗研发貌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