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区域活动
增城区汇翠湾幼儿园
2016年5月10日星期二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
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
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
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活动区域的创设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
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
(一)生活劳动区:包括动作技能训练,比如抓、推、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梳头、系鞋带、洗手帕;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折叠餐巾、分碗筷、切水果、刨瓜皮、浇花等。
(二)语言区:包括耳听录音手操作、合作猜谜、故事表演、剪贴废旧图书、自编故事、跟“磁带老师”讲故事、下语言棋(如表情棋,幼儿每下到画有笑脸这一步即可说“妈妈笑了,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卡片找朋友(字画配对)等。
    (三)科学区:数学区,有按数取物、几何形状、按规律排序、实物与数配对、看图自编应用题、数学棋、找单数双数游戏、式题套圈、测量工具等;
科学探索区,如电池为什么发光、沉与浮,玩磁铁、各种筛子、放大镜、斜坡实验、沙漏、天平、会变的颜色等。
    (四)美工区:包括泥工、纸工(折、剪、撕、贴、玩)、绘画、涂鸦、废旧物品制作、纸形、涂色添画等。
    (五)文化区:包括各地民俗风情、服饰与语言、交通工具、人种与肤色、四大洲五大洋、不同的国旗、环保与卫生等,可结合主题丰富和变化内容。
    (六)建构区:有拼图、插雪花片、大型积木、插塑、托班的堆高游戏、智力拼板、七巧板、主题公园等。
    (七)装扮区:有娃娃家、表演区、音乐区,其他角色区,如超市、小商店、美容院等。
    (八)大运动区:包括玩球、投篮、走大鞋、高跷、平衡、钻爬、垫上运动、跳绳、自制体育用具活动、自组游戏等。
各班教师就可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本班区域设置的具体内容,如小班以生活劳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安排区域,而大班则更多的在区域中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培养。
在各区域设置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对需要安静的阅读区、操作区、美工区摆放在一起,并且要离吵闹的音乐区、表演区、建筑区远一些。社会区中的“娃娃家”、“医院”、“超市”可设置在相对靠近的地方,便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互相交往。此外,还充分利用走廊、楼梯转角、阳台、寝室、洗手间等空间,并且通过选择幼儿喜爱的卡通动漫形象加以装饰,创设一个个温馨、舒适而又充满教育内容的区域环境,让孩子在享受“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教育中主动和谐发展。
二、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制订
1、围绕课程总目标、每周目标和本班特点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