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化建设主要叙述文建设主要叙述
文化建设主要叙述
一、中国古代有关文化的论著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译文: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肚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观乎人文以化整天下。——《周易》
译文:治国理政必需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来安排农耕生产活动,必需遵照人伦秩序和文明礼仪来文治教化天下。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译文: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理她们,人民只求免于犯罪处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化她们,百姓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译文:克制、战胜自己的私欲,一切全部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么做了,天下的一切就全部归于仁了。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
译文:人因此为人,有其要求性,假如只是吃饱、穿暖、住得舒适,但不给道德教化,就和禽兽相近了。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好友有信。——《孟子》
译文:圣人担忧人民没有教化,于是派遣契担任司徒,教导百姓做人的道理,使她们知道父子要有亲情,君臣要有礼义,夫妇要分别,长幼要有次序,好友要诚信。
,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孟子》
译文:做大臣的要依循仁义的标准侍奉国君,做人子的要依循仁义的标准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要依循仁义的标准来侍奉哥哥。
,小人喻于利。——《论语》
译文:君子领悟的是道义,小人领悟的是利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译文: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他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了解,首先要了解他人。
。——《贤良对策》
译文: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是为人处事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五者乃圣德光辉。——《孟母三移》
译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是大家所尊崇的待人接物的五种美德。
、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译文:能在世上实践谦恭、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五种美德,那就是有仁德了。态度谦恭就不致于遭受欺侮,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为人诚信就能得到他人的重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出众的成绩,对人慈惠就能够领导她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春秋繁露》
译文:品行好的人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知道的就问,不会做的事就向他人学习。
,卑以自牧也。——《周易》
译文:君子做人谦虚谨慎,谦卑自守。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译文:积德行善之家必定能恩泽子孙,而作恶多端的之家必定会祸延后代。
,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译文:君子经过学习来积累知识,经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义以方外,敬义而德不孤。——《周易》
译文:君子以严厉态度持守内心的真诚,以正当方法规范言行的表现,做到既严厉又正当,她的德行就不会孤独了。
,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乐记》
译文: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友好,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友好,因此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因此万物能显现出差异。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有才能的人就要想着向她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她一样的错误并加以更正。
,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和人勾结,小人和人勾结而不合群。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劳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讨教导指正,这么就能够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