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69 苹果树腐烂病
俗称烂皮病,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等苹果产区均有发生。
1948-1949年辽宁南部果区曾因该病大发生,造成140余万株苹果树死亡。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严重时,树体疤痕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造成死树和毁园。
除危害苹果外,还可使梨、桃、樱桃、柳、扬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叶树种受害。
一、症状(symptom)
主要危害结果树枝干,幼树和苗木也可危害,但很少。
    :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
发病初期表现为溃疡,就是在枝干上出现红褐色长梭形病斑、表皮略隆起,组织松软,用手压之即下陷,并流出红褐色汁液,水渍状湿腐,有酒糟味,表皮极易剥离。
后期病部失水下陷,黑褐色,呈干腐状。表面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使内含物质膨胀,从孔口涌出黄色分生孢子堆,干燥后呈卷须状,称为分生孢子角。
2. 枝枯型:春季在2-5年生小枝、剪口、果台、果柄等部位以及树势衰弱的树上。病斑不隆起,亦不呈水渍状,而是全枝迅速失水枯干,很快死亡。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黑点,遇湿溢出橘黄色孢子角。
侵染果实,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型,有圆心轮纹,病组织软腐,有酒糟味,病斑中部产生小黑点。遇湿溢出孢子角。
病原物(pathogen)
有性态: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 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基部,有长颈伸出子座,子囊孢子香肠形,单细胞。
无性态:Cytospora sp 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
病害循环
初侵染来源: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
侵入:弱寄生菌,只能从伤口侵入已经死亡的皮层组织,也可从叶痕、果柄痕和皮孔侵入。
传播:先通过雨水冲溅分散而后随风雨或昆虫大范围传播扩散。
病害循环
潜伏侵染:孢子发芽侵入后,进一步扩展致病受寄主抗病性限制。如寄主抗病性超过了病菌致病能力,寄主则不会发病,只有到寄主树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时才表现症状。
由于苹果腐烂病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苹果又是多年生的,树皮上的侵染点逐年积累,使外观无症的苹果树皮普遍带有潜伏病菌。
在腐烂病菌侵染致病过程中,从病菌方面是侵染容易扩展难,而苹果树则抗扩展能力强,抗侵入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