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征求意见稿)
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市中小学在贯彻“二期课改”精神,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按照《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要求,将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二期课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改进中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两纲”精神,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加强教学目标的均衡性、人文性与发展性。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两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发挥美术教学中思想品德与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落实分阶段的目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运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开展造型游戏等,中高年级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基本能力与表现方法的培养,初中阶段要重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感与能力,学会初步的美术设计与创作。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美术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各年级教学要求,弄清各年段之间、中小学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好教学进度。
要加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统整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恰当,突出学科特点,符合教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两纲”的层次性。教师要注意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实施目标,要关注全体学生对提高美术素养的共同需要,、爱好和个性特长,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一般的学生和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都能够明确各自发展与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二、合理使用教材,有效融合“两纲"内涵,科学处理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两纲”内涵,合理使用教材,结合并发掘教材本身的内涵价值,落实美术课程的审美教育、,对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浅显和繁杂的内容(如范例画和步骤画),作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挖掘内容主题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或生命教育的含义;要正确处理美术的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的关系,根据其间的相互辅助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比例上可作必要的调整处理,并注意寓知识技能于设计创造之中,使知识技能与设计创造同时并进,注意相关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结合两纲实施要求,科学地选择和开发美术教学内容。要重视对美术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注意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教学内容,建设有特点的学校美术课程。要加强绘画教学的基础性和生活性,要重视小学低年级对写生的启蒙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高年级要强调基础写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