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制作人:程嘉豪~¤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起李毓蒙,在瑞安及温州城里,几乎无人不知。是他,发明了我国第一台弹棉机;又最早在浙南大地创办机器制造厂、最早申报产品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第一个在国际博览会上得奖。一连串的“第一”和“之最”,印证着这位传奇式人物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时刻地激励着后人自主创新。李毓蒙,字步号,瑞安东山乡东头村人。幼年丧父,家庭生活困难, 母亲靠为人佣工的微薄收入将他抚养长大。少时仅读过两年蒙馆。 13岁去学做裁缝。他天资聪慧,富有创造性。在学裁缝期间,就根据那古宫殿脊檐龙凤的生动姿态, 仿制成女式龙凤盘纽棉袄新颖服饰,为同行师辈所赞赏。李毓蒙发明弹棉机的故事李毓蒙办厂从裁缝匠到发明家——纪念李毓蒙发明弹棉机 90 周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起李毓蒙,几乎无人不知。是他,发明了我国第一台弹棉机。“我的弹棉机成功啦! ”1916 年初夏,在瑞安城郊的乡间小道上,有位衣冠不整的青年人, 一边疾跑,一边高呼: “成功啦!我的弹棉机成功啦! ”喊声充满狂喜,不了解情况的路人,还以为他精神错乱了。当他一口气跑到那低矮的小平房,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时,老人家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他拉着母亲与邻居好友到他的研制弹棉机的现场——离村二里之外的玉泉寺内参观。来到了玉泉寺内,只见这架崭新的弹棉机, 用脚一踩,随着齿轮的转动, “吃”进去片片皮棉, 均匀地吐出来一簇簇松软的棉絮。于是,我国第一台铁木结构、封闭式、三桶脚弹弹棉机终于问世了, 发明者是小裁缝李毓蒙。也许人们难以想象,一个小裁缝怎么与弹棉机的发明联系在一起?说来话长,出生农家的李毓蒙, 3岁丧父,母亲只好到城里当佣人,李毓蒙在亲友的帮助下读了几年私塾。 13岁拜师学裁缝, 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学徒期间,年仅 14岁就从佛殿庙寺的雕梁画栋受到启发,创造出“龙凤盘纽”的新服饰,点缀在新娘的嫁衣上,风靡一时,使其裁缝铺因此走红。李毓蒙发明了弹棉机之后,下决心, 要创办一个弹棉机加工场,可是仔细一算,起码要 800 银元。他走门串户,求了很多人,但仍无人响应,他又跑到温州城里,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援助,可有谁会理睬他呢?当他求助无门, 十分沮丧地来到小南门码头准备返回瑞安时, 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向过往的旅客高喊: “我叫李毓蒙,我发明了弹棉机,现在没有银元办厂,谁肯拿出 800 个银元与我搭股分红! ”他一直重复着自己的声明,尽管吸引不少围观者,但大多数人只是把他当作“疯子”, 看热闹而已。此时,一顶轿子打那经过,轿中一位中年男子正探头张望,李毓蒙认为坐轿的肯定有钱,急忙走过去又重复自己的心愿。中年人笑道: “你要去瑞安吧,我们同路,还是上船再细谈。”这位中年人是瑞安名流、清末大名鼎鼎的洋状元, 当时正返乡省亲。在小河轮上他听李毓蒙的一番陈述,深为眼前这位眉清目秀青年的事迹所打动, 翌日清早他亲临东山乡进行考察后,更加赞叹不已。于是 800 银元的办厂资金很快得到解决,一座占地一亩左右的“李毓蒙制造棉絮机器厂”正式亮牌,此为温州地区首家机械制造企业,诞生于1917 年6月。我们应该学习李毓蒙不怕失败、勇于创新、乐于助人、诚信经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