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 2004 年2月 26 日海关总署令第 113 号发布, 根据 2008 年 1月 14 日海关总署令第 168 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和 2010 年 11月1 日海关总署令第 195 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决定(二)》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规范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进出口报关、加工、监管、核销手续。加工贸易货物的备案、进出口报关、核销,应当采用纸质单证和电子数据的形式。第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 以下简称料件), 经加工或者装配后, 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 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 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 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进料加工, 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 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货物, 是指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加工成品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加工贸易企业,包括经海关注册登记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经营企业, 是指负责对外签订加工贸易进出口合同的各类进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以及经批准获得来料加工经营许可的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加工企业, 是指接受经营企业委托, 负责对进口料件进行加工或者装配, 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 以及由经营企业设立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 但实行相对独立核算并已经办理工商营业证( 执照) 的工厂。单位耗料量, 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进口料件的数量,简称单耗。深加工结转, 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的经营活动。承揽企业, 是指与经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 承接经营企业委托的外发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承揽企业须经海关注册登记, 具有相应的加工生产能力。外发加工,是指经营企业因受自身生产特点和条件限制, 经海关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委托承揽企业对加工贸易货物进行加工,在规定期限内将加工后的产品运回本企业并最终复出口的行为。核销,是指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加工复出口或者办理内销等海关手续后, 凭规定单证向海关申请解除监管, 海关经审查、核查属实且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办理解除监管手续的行为。第四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 经营企业免于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加工贸易出口制成品属于国家对出口有限制性规定的, 经营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证件。第五条经海关批准, 加工贸易项下进口料件实行保税监管的, 待加工成品出口后, 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予以核销; 对按照规定进口时先征收税款的, 待加工成品出口后, 海关根据核定的实际加工复出口的数量退还已征收的税款。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产品属于应当征收出口关税的, 海关按照有关规定征收出口关税。第六条海关按照国家规定对加工贸易货物实行担保制度。第七条未经海关批准,加工贸易货物不得抵押。第八条海关根据监管需要, 可以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核查, 企业应当予以配合。海关核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第九条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 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及其他有关单证, 记录与本企业加工贸易货物有关的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出口等情况, 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提交上年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年度报表等资料。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将加工贸易货物与非加工贸易货物分开管理。加工贸易货物应当存放在经海关备案的场所,实行专料专放。企业变更加工贸易货物存放场所的,应当经海关批准。第二章加工贸易货物备案第十条经营企业应当向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经营企业与加工企业不在同一直属海关管辖的区域范围的, 应当按照海关对异地加工贸易的管理规定办理货物备案手续。第十一条经营企业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应当如实申报贸易方式、单耗、进出口口岸, 以及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规格型号、价格和原产地等。第十二条经营企业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应当提交下列单证: (一)主管部门签发的同意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有效批准文件; (二) 经营企业自身有加工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