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安徽镇控规说明.docx

格式:docx   大小:1,020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镇控规说明.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1/2/15 文件大小:10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镇控规说明.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城市概况
(一)区位概况
第一章规划背景
六安市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以下简
称试验区)位于六安市西部,叶集地处皖、 豫两省霍邱、金寨、固始三县交界处,东 距六安市区50公里,南临大别山,与金寨 相连;北连江淮平原,与霍邱县为邻;东 临史河总干,西接史河干流,与固始县接 壤,为“安徽西大门”,“大别山门户”,是
连接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的交汇点之一,也
淮北平原通向大别山的咽喉,发挥着承东
西、贯通南北的作用
(二)历史沿革
1949年以来,叶集是区、镇(社)的
府所在地。1992年撤区并乡后,叶集镇总
积99平方公里,人口 。1993年经省
委、省政府批准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此后又成为国
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省委、
省政府,六安地委、行署批准设立叶
集改革发展试验区,行使县级管理权
限,现辖叶集镇及孙岗、三元两乡 76
个村,5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
万人,国土面积320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2005年全
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比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魁^丸图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913元增加到5344元,年均增长 %;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40:24:36调整为2005年的31:37:32, 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增加,总产值由 ,年 %;财政收入50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 元增加到2603元,年均增长5%
2、 工业发展状况:仅2006年上半年,在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以打造工业
产业集群为中心,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工业项目的推介、弓I资和建设力度,加大进出 口经营权的运转力度,外引内聚,引导扶持,扩大规模,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 济在质和量上均有实质性的提高,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2006年上半年新上百
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入 4260余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16132万元, 增加值46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 %外贸实现进出口实绩298万美元,同比增长65% 其中集伟鞋业进出口完成242万美元,凯达轻工工艺品总厂进出口实绩 56万美元。,已初步形 成集木材系列深加工、农副食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羽绒加工及制品制造业为一体的产业区。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十五”期间,全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建设投入,集中精力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交通通信、电源电网等重点领域,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配套,
基础设施条件显着改善。过去五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比“九五”时期增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 ,比“九五”。重点工程建 设进展顺利,“十五”项目开工总计达31个,。
4、 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状况: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两基”成果 得到巩固,教育资源配置取得新的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已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救治
体系初步建立。“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工作基本落实,残疾、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得到 普遍救助和关爱,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得 到稳定控制,人口结构日趋优化,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
以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国土环保、电力通讯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全区呈现出健康和谐的发展局面。
5、 对外开放状况:2000年以来,叶集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依靠改革的内生力量促进 扩大开放,综合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政府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办事效率不断提速,开创了依靠 开放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突破 10亿元。吸引林星板业、集伟鞋业、金叶建材、捷丰食品等一批规模企业落户叶集。民营经济
发展迅速,经济总量突破8亿元,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规划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有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眼光,以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为目标, 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只有这样,叶集改革试验区才能在我国城市之间 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才能进一步强化叶集乃至六安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区必须营造新的区域创新环境,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鼓励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提高区内企业产品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