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启示.doc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2/1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启示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外贸增长方式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贸规模扩大较迅速,但仍是粗放型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发展战略转型。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力素质问题,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换代难度也较大,使得我国有可能失去一部分中低档产品的国际市场,同时失去一次参与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机会。
2、出口产品的整体层次较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外贸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阻碍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僵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3、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附加值低
发达国家凭借高端技术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优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国内增值率不高。另外,在我国,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来料加工的发展,加剧了高价进口原料、低价出口产品的现象。由于外商控制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和品牌的控制取得了产品的主导权,获得高额利润,而我国加工企业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用。
4、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
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的加工业以及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加大了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高消耗、高污染的出口模式加剧了我国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
5、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远远跟不上货物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保险、物流、银行、中介等,成本和费用高,服务质量差,已经不能满足外贸迅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障碍。
二、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相对扩大,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说已难以作出有力的解释。经济学家们在“里昂惕夫之迷”的推动下,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不断探索,先后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贸易理论(StrategicTradeTheory)是保罗·克鲁格曼()等提出来的。1984年,克鲁格曼在《美国经济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工业国家间贸易新理论》的论文。克鲁格曼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基础上的,因而不能解释全部的国际贸易现象,尤其难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从而提出应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更新的主张。1985年,克鲁格曼又在其与赫尔普曼()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运用垄断竞争理论对产业内贸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并建立了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模型,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