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经止痛的功能。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蜈蚣在药用领域的拓宽,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发展人工养殖蜈蚣前景十分看好。
    一、养殖技术
    凡是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地区可以人工养殖蜈蚣,通过人工养殖,创造有利于蜈蚣生长发育条件,可以加速其生长发育,缩短生长周期,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一)养殖方式:蜈蚣人工养殖,采用什么的养殖方式,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来确定。
    1、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与限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二)养殖方法:目前蜈蚣的养殖尚不普遍。其繁殖的种苗来源,多是在清明至立夏间捕捉,原产地野生的小蜈蚣作为种苗养殖。捕捉方法:夜间在蜈蚣生活的场地用手电筒或马灯照亮,翻开乱石堆和杂草堆捕捉;也可以在蜈蚣常出来活动的地方,入秋后挖坑或堆放砖头,中间埋入鸡毛或鸡骨引诱蜈蚣进入里面繁殖,第二年春可以捕到一定数量小蜈蚣作为种苗养殖。当地有养殖场,可向养殖场购回种苗养殖。
    从外地或较远地方运回蜈蚣种苗,要防止死亡。运输用的容器宜留有通气孔且袋盖的铝桶和铁桶或木箱,每个容器以015平方米的底面积装500-600条为宜,不宜过多,并在容器内放树叶,以增加其隐蔽场所。减少互相残杀,并投喂一些面包屑,苹果块、;梨块,并在树叶上洒水,保持容器内湿润。
    (三)养殖密度:蜈蚣养殖的密度与其饲料共给,生长发育个体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合理养殖密度可利用缸、箱的有限面积,提高产量。但密度过大,在饲料不足是会引起它们之间的相互残杀,且容易感染病害。采用池养殖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养1-2龄幼体1000-1200条活或3龄240-250条,产卵孵化期雌体只能放70条;箱养,一个长55厘米×40厘米的缸可养1-2龄幼体200条,或3龄70条左右,或4龄以上45-50条,或产卵孵化雌体10条左
右,养殖时的雌体比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