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篇名
《国家与革命》
简要背景
这本书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8-9月),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联合贫困农民所共同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对农民和工人越来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不公平,资产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结,各种矛盾激增,推动了阶级斗争的爆发,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变得越发成熟。我们都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国家问题,事实上有很多流派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对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随之诞生,比较系统的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国家问题的著作。
主要内容
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这部分内容考察马克思主义的或者遭到机会主义者的歪曲误解的各方面。书中引用了恩格斯在总结他所做的历史的分析时的一段话,很清晰明了的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及其意义的基本思想。,国家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只有当矛盾激化到没有办法解决的程度,国家就油然产生,作为一种力量,把这种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保持在“秩序",马克思主义开始受到来自两个主要方面的歪曲,即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认为国家是阶级调和的机关以及“考茨基主义”对结论的抹杀。随之列宁提到了国家的那个 “力量”,,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居于社会之上?随着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列宁讲到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必须通过暴力革命,任何国家的消亡都是通过“自行消亡”。
第二章:讲述1848-—1851年的经验,首先研究了革命前夕关于国家问题的言论,引用了《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语,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即“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给国家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即“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这个理论同他关于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全部学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既然无产阶级需要国家,需要这样一个反对资产阶级的特殊暴力组织,那么自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预先消灭和破坏资产阶级为自己建立的国家机器,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实际事情变化进程迫使革命提出破坏和消灭国家机器的任务而不是去改善国家机器。列宁接着引用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总结1848-1851年革命时的一段论述,来说明马克思这时已明确作出了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但以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这个问题当时还没有解决。
第三章:阐述马克思对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的分析。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对公社的经验做过分析,从其中的摘录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上一节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即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