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苯丙氨酸氨解酶基因.pptx

格式:pptx   大小:1,118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苯丙氨酸氨解酶基因.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8 文件大小:1.0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苯丙氨酸氨解酶基因.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苯丙氨酸氨解酶简介
缩写PAL。是催化直接脱掉L-苯丙氨酸上的氨而生成反式桂皮酸的酶。EC.4.3.1.5。是1961年J.Koukol,E.Conn在大麦中发现的。存在于高等植物、酵母、菌类的可溶性部分。推测分子量为30万。这是一个可把苯丙氨酸用于酚类化合物合成的酶。在很多情况下,其反应成为酚类化合物合成的有步骤的速率阶段。在组织中的活性可随外界因素而发生显著变化,用光照,病伤害,植物激素处理等会使活性显著增加。另外有时还受光敏色素所支配。在多数情况下,在组织中活性增加的同时,酶发生失活作用,这时组织中具有活性酶的量很快就会减少,据认为,这种失活是与类蛋白质物质作用有关。此外也已指出有非活性的酶的存在。
预期目标
遗传性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的苯丙酮尿症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苯丙氨酸代谢缺陷病,是引起先天性智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痴呆的发生,在出生后至发育期必需服用不含或含极少量苯丙氨酸的合成食物,费用十分昂贵。用酶在肠道内/外将消化后的苯丙氨酸降解,是一个有希望的取代途径。
预期目标
苯丙氨酸氨解酶(L-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广泛分布于植物和某些真菌中,它可使苯丙氨酸降解为无毒的苯丙烯酸。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口服该酶可降低实验性苯丙酮尿症动物血清中异常增高的苯丙氨酸浓度,已有学者研究将该酶固化后,口服用于治疗苯丙酮尿症。尽管PAL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无法从真菌和高等植物细胞中大量提取PAL,为此,试图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探索从大肠杆菌中获取大量廉价的PAL,藉以通过口服在肠道内消除苯丙氨酸,或用于生产廉价的无苯丙氨酸食物,达到治疗苯丙酮尿症的目的。
获取工程菌的过程
目的基因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