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岗位说明书服装生产企业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132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岗位说明书服装生产企业模板.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1/2/23 文件大小:1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岗位说明书服装生产企业模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岗位说明书服装生
产企业
生产部职责说明书
版号/状态:y/h
文件编号:HR--0O1
共1页第1页
部门名称 生产部
部门代码 Hy001
主管领导
生产总经理
部门
组织
架构
生产部/经理
1

1
生产车间
板房
跟单组/外协组
包装组
裁剪组
仓库/主管
1 1

机台工
样衣师
业务跟单员/采购员
剪线/包装
铺■/裁
仓库保管
部门
使命
生的使命是经过联系、 协调各有关部门,掌握生产系统对内对外各部、 各生产单 位的情况,根据掌握的信息相应的生产作业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及时调整 ,推动计 划的实施,使生产系统的生产资源充分运用 ,把产品及时保质保量交给客户。
部门
目标
1、 经过计划和安排,您们各生产单位应有资源充分利用 ,叶能发挥最高效率,防止各
项因素造成生产停工及浪费生产力 ;
2、 跟进协调各种生产原辅材料准时到厂和各生产部门有关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达成我们 的广品准时交付;
3、 建立一个突发问题预警机制,以便意外问题发生前相关部门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补救措
施,避免问题发生或恶化;
4 将公司业务部门提供的有关客户对产品规检货时间和付运安排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生育部门
5、 控制生广■物料,降低生广■成本;
6、 监控内、 外界各种因素对生产的影响,避免承担不合理的生产费用。
部门
职责
1、 与公司业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保证生产部门按时得到足够的订单,满负荷运转;
2、 准时将生门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力状况反馈给公司业务部门,作为其接单时的参考依据;
3、 如订单过多,生门无法按期完成,应及时商讨办法并汇报生广■总经理 ;
4、 组织生顷划的制订并经生产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
5、 根据客户要求合理制定生产日程计划,经生产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协调各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执行;
6、 根据生产计划,跟踪协调公司业务部门提供定单所有相关的客户资料并转发给相关部门;
7、 根据定单要求和生产计划,编制并下达缝纫线和包装材料采购计划 ;
8、 定期追踪公司采购部门采购员的原辅料的采购进度,并落实到生产准备周转仓库;
9、 根据生产计划,组织各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参加的产前协调会 ,协调落实产前准备工作;
10、 根据各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 ,合理调配生产任务,并负责生顷划的检查、 进度控制和
调整,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生产总经理 ;
11、 及时协调生产现场发现的生产和制单问题 ;
12、 负责生产预算的控制与管,珊控生产中的耗料情微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落实是否增补并分析原;因
13、 收集生产信息,按要求及时提供将生产统计报表 (日报、 周报、 月报、 季报、 年 报)。
14、 跟踪内部查货和客户查货进度 ,协调安排出货计划,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15、 组织召开定单完工分析会,写出完工分析报告旱牛产总经理。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实施
生产部经理职务说明书
版号/状态:A/0 文件编号:HR--P02
共1页第1页
岗位名称
生产部经理
岗位代码
HYPP001
工作部门 生产部
直接上级
生产总经理
直接下属
生产车间主任、跟单员、仓库主管、米购员、 包装组及裁床组
岗位描述
协助生产总经理,负责与总公司业务部门及各生产部门的联系协调 ,组织生产计 划的编制、 调整,生产任务的合理安排,产前准备及生产进度的控制,确保生产定单 按时保质保量地交付。
岗位
职责

考核
指标
岗位职责
关键绩效指标(KPI)
1、 组织生顷划的制订并经批准后实施 ,进行检查和进度控制;
2、 组织、计划、控制、调整、协调订单准备和生产过程中的
各种活动和资源,以满足公司对成本、 产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
的要求;
3、 负责组织生产负荷统计,合理安排和调配生产任务;
4、 与公司业务部门的沟通、 联系、协调,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5、 分析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及其它相关报告,及时发现并解决 问题;
6、 负责生产成本的控制,组织用料管理和控制;
7、 及时受理、分析生产报表,并呈报生产总经理;
8、 合理分配本部门员工的工作 ,并进行日常跟踪指导;
9、 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本部门员工的任用、 培训、 评估等 各项工作;
10、 负责公司各项制度在本部门的执行 ;
11、 生产总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1、 生产部门产出总工时
(40%)
2、 订单准时交货率
(30%);
3、 工作能力和配合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