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大家是怎样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愈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真的一点全部不为过。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好像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觉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主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部分神秘信件的率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不过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全部是线索,每件事物也全部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个思想,另一个思想全部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她们二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这么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全部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全部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假如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