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本题型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
T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 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 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方法:教育基础研究、教育应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预测研究(见附录)
从研究主体看研究方法:专业化的研究和非专业化的研究(见附录)
从研究方式看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见附录)
教育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效度可以分为内 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合理、精确地予以解释。外部效度是 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它情景的程度。
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内部信 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外部信度主要强调的是 某一独立的研究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中被重复进彳亍。
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
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
从研读研究文献中选题
从工作实践中发现课题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其他来源:参与导师课题、兴趣等等
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見附录)
选题的注意事项
研究内容要避免完全重复别人的工作,要
立足与创新
选题范围不可过大
最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题
研究问题的可行性
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与此相反,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
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研究中重要的、并被广泛描述的变量,是自变
量和因变量。二者的关系:因变量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
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在所有研究中,所研究的变量和条件必须有可供操作的定义。
本质上,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
(见附录)
所谓假设就是指从理论的角度对被观察的现象做出预测。
三、教育文献的种类及教育文献查阅的主要方法
教育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 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和借 鉴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
二次文献:就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文献,一般包括题录、 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 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和内容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之 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 专题研究报告。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 性和参考性特点。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跟踪法)、综合查找法(见附录)
四、调查研究
1•问卷的类型与结构
类型通常分为两种:即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自填问卷即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的问卷。访问
问卷则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的问卷。
自填问卷依据发送的方式又可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种。邮寄问卷通过邮局把问卷表寄 到改调查者手中,被调查者填完后,仍通过邮局寄回(寄回所需的信封、地址及邮票等由研 究者事先准备好连同问卷一起寄给被调查者)。发送问卷则由调查员(或其他人)将问卷送到 被调查者手中(既可以集中分发,也可以逐一送到家中),回答者填完后,由调查者逐一收回。
问卷的基本结构包括这样几个成分,即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结束语、编码等。(见附录)
(见附录)
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明确问卷设计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设计问卷时还应该考虑到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
问题设计的形式分有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见附录)
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1)问卷法与访谈法相比,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 问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 问卷法所得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4) 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的误差
弱点1)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2)要求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3)问卷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①第一种错误:
概念抽象。
②第二种错误:
问题含糊
③第三种错误:
问题带倾向性
④第四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