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3篇.doc.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3篇.doc.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6/5/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宜昌三游洞导游词3篇.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宜昌三游洞导游词 3篇三游洞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位于宜昌市南津关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 背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下面是学****啦带来的宜昌三游洞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篇一:宜昌三游洞导游词三游洞, 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 面临下牢溪, 洞奇景异,山水秀丽。风景区内主要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陆游泉、张飞擂鼓台等。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 约深 30 米、宽 20 米、高 10 米。洞中横排 3 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 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 公元 819 年), 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 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 宜昌古称), 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 故得名“三游洞”。 137 年后北宋年间, 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 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 称为“前三游”; 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 始建于宋代, 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 出峡到达宜昌, 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 公元 1036 年) ,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离开至喜亭, 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 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 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 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 蜀书》记载, 建安十五年( 公元 210 年), 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 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篇二:宜昌三游洞导游词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宜昌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姓陆,大家可以叫我小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和大家一起去游览诗词的海洋, 书法的殿堂-- 三游洞。希望这将是大家 2011 年的一次给力之旅。三游洞被誉为“宜昌八景”之一,位于宜昌市南津关北岸,西临山北峰的峭壁之腹, 背靠长江西陵峡口, 面临下牢溪。二水夹一洞, 风光迤俪, 是我国唐宋以来南方的游览胜地, 也是鄂西著名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 约深 30米、宽 20米、高 10米。洞中横排 3 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