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26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控制.ppt

上传人:1485173816 2021/2/27 文件大小:2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控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一、概念
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括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概念是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外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组在原手术切口感染(SWI)定义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和开始使用。
二、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㈠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
㈡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㈢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㈣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㈠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面情况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切口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者肝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㈡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㈢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一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类别 危险因素
病人 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抽烟、肥胖、远处感染灶、
有微生物移生、免疫反应改变
手术 刷手时间长短、皮肤消毒、手术前剃毛、抗菌剂洗涤、手术时间 长短、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手术室空调、器械灭菌不完全、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放置引流管、手术技术(止血效果不佳、死腔形成、组织创伤)
五、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
⑴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⑵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⑶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处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⑷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适合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防止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五、手术前感染预防要点
⑸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⑹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