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谢老师们一学期的辛苦授课以及童鞋们一学期的辛苦听课。加粗的部分(注意公式)为本学期考点,即第x课堂最后一节课老师在书上所画重点(看着多,实际要背的很少),包括A、B卷(老师亲口说的);黄色部分未给出解释,在课件上找答案。
拿到这份重点的童鞋可以相互传阅,但切勿到处宣扬或放到BB平台上。老师知道了也许会换题。另外打印后记得删除打印店文件。不求回报,但求能开开心心过年。先说一句新春快乐。
《货币金融学》 B 3'
第x课堂考试时间
10:30-12:30
题型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改错、计算、简答、论述
第一篇 金融学基础
C1 货币与货币制度
S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产生
*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
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
价值形式的变迁(四阶段)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偶然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式:多种商品作为等价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一种或几种商品被长期固定地作为价值的表现物。(标志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商品交换进入高级阶段。能够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能同一切商品交换。)
货币形式: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
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的价值符号,是一种负债货币,一般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1、传统信用货币(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1)银行券(在金银货币流通的同时)
(2)纸币(在银行券流通的同时)
2、现代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从货币供给体系看,存款货币的发行是受中央银行调控的,但其直接的发行者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过程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的本质
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
货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S2 货币的职能与应用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前两种是基本职能,直接从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点演化而来,且互不可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为前提条件,以流通手段为归宿。世界货币职能是前四种职能在地域上的扩展。
价值尺度职能
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足值的货币
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
流通手段职能
特点:
1、现实的货币
2、可以不足值
3、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
(三)贮藏手段职能
特点:
现实的货币
足值的货币
质上的无限性和和量上的有限性
支付手段职能
特点:
现实的货币
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
世界货币职能
作用:
作为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作为购买手段进行国际贸易
作为一般性财富转移到他国
货币的作用
S3 货币的计量
货币数量的界定
狭义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
我们将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即是否在支付手段或贮藏手段职能的基础上,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作为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标准。
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狭义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
二、货币的层次划分
(一)基本公式(与供给结合,货币乘数)
M1=C+Dd
M2=M1+Ds+Dt
M3=M2+Dn
M4=M3+L
C:现金;Dd:活期存款;Ds:储蓄存款;Dt:定期存款;Dn:其他所有存款;L: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货币层次划分依据
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的确定
我国货币的层次划分
到2000年,人民银行对货币投放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统计报表,我国货币层次可粗略表示如下: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S4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目前没有体现)
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
银行券与纸币发行准备与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