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沉降观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降观测方案.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1/3/1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降观测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棚改项目·K14地块安置房1#~3#楼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赣州市章贡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对棚改项目·K14地块安置房1#~3#楼作沉降观测方案设计。项目位于赣州市,商住楼(一层商业、二层写字楼),建筑高32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现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有关图纸、资料、要求和东莞市建委有关文件及工程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方案设计。
1、观测依据
1、国家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2、国家标准《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
3、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控制点的布置及埋设
首先根据场地的需要布设水准控制点,基点的设置必需保证其稳定可靠,宜设置在基岩上、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或在结实稳定的混凝土路面上,也可以不设置在稳定的建筑上,控制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离观测对象30米左右),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控制点在一测区内不应少于三个。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埋设3个控制点 (埋设位置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而定)。
为了便于施工和节省成本,本工程的水准基点宜埋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且做好保护,防止破坏。
3﹑观测点的布置及埋设
﹑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并结合场地地质情况确定,本工程1#~3#楼各预埋设12个观测点。观测点布设详见各栋的《沉降观测布点图》。
﹑观测点的埋设
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观测标与建筑物的牢靠结合,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特征。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在建筑物承力柱上采用电钻钻孔,然后用固化剂将观测标固定在柱上。
4﹑沉降观测设备、周期及时间
、设备
﹑观测采用仪器及设备:
沉降观测采用DSZ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FS1()和2m铟钢水准尺等一套设备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
每次观测应从控制点进行引点测量,复核验证控制点可用并消除控制点的误差后再进行测量。
采用水准测量的闭合线路(闭合法)进行观测。
:

施工至封顶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本工程观测周期以每增加二层荷载观测一次,本阶段各栋楼监测16次。

封顶后前6个月每2月观测一次,此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封顶后预观测6次。对于突然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甲方和设计单位并增加观测密度,作出合理分析。沉降稳定以后将观测成果表、沉降曲线和沉降终期报告报送甲方。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情况下,按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倍测量中误差、。
5、观测精度及平差计算

根据建筑物对变形较为敏感并按允许变形值(),测量应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其精度指标m0按下式算得:
=()
式中——单程观测测站高差中误差;
——每公里往返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1mm);
d——水准测量路线长度(50m)。
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