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绪论 研究背景本量利分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用技术之一,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一种方法,又称量本利分析。目前,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本量利分析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与经营风险分析相联系,可促使企业努力降低风险; 与预测技术相结合,企业可进行保本预测、确保目标利润实现的业务量预测等; 与决策融为一体,企业据此进行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还可以将其应用于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量利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研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量本利分析是以成本衡点, 进而分析在不同的业务量水平下,成本、价格等因素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于本量利分析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收支平衡和盈利多少,所以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依据本量利分析法进行利润规划,有利于公司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生产经营,提高公司应变能力,最大可能地完成既定目标。当代经济的繁荣,机遇与挑战同在,企业的发展,愈来愈依靠科学技术和市场机制。利润规划需要本量利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方法能够为利润规划服务, 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必须善于应用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也有进展。在我国企业核算目前还不具备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但运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价值链. 零存货. 全面质量管理. 成本动因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 新观念.,还是很有益处的。 研究内容方法(1) 本文试图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用规范研究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研究视角;用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新的问题做全面的分析,构造量化的模型;借助案例剖析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力求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能对作业基础量本利分析对企业利润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2) 一般模型与具体对象相结合,利用现代数学工具,构造了一个适用于企业的简单的多品种本量利分析模型,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方法之一。(3) 理论研究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坚持实地研究,深入企业现场,针对企业实际作业过程,通过直接访谈、观察、查阅资料、分析计算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出真实和相对准确的研究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理论概括。在说明问题、演绎的同时使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这些数据又是来自企业实地研究的结果,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体会了会计学要结合实际进行,要能够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的特点。 框架图第一章文献综述绪论本量利分析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传统本量利分析方法作业基础本量利分析作业基础本量利模型预测目标产销量作业成本法核算最主要的因素作业基础保本模型建立对利润的影响图 1-1 2 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本量利分析问题是工业经济学家们最古老的研究课题。 Johann Friedrich Schar(1846 —1924) 和Karl Bucher( 1847 —1930) 可认为是德国早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Johann Friedrich Schar 在1910 年提出一个计算“死点"(即盈亏平衡点)的公式,并用实例进行解释。几乎同时, Kaurl BuCher 研究“可用门槛值”概念[1]。在较长一段时间里,Johann Friedrich Schar 和Karl Bucher 的论述是德语国家中唯一涉及本量利分析的。与德语国家对本量利分析探讨不足的状况相比,英美国家对本量利分析特别重视。在英美国家,人们认为 Charles Edward Knoeppel(188 —1936) 和Walter Rautenstrauch( 188 0一1951) 是本量利研究的发起者[2]。Dionysius Landner 在其 1850 年的著作中对本量利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 Charles Edw ard Knoeppel 的收益图是英语国家中有关本量利思想的第一次广泛地研究,他给出了不同关键点的计算。 1922 年Williams 首次运用“盈亏平衡"和“平衡点" 这样的名称来描述关键点。 Walter Rautenstrauch 创造了新词“盈亏平衡图" 用以图解盈利门槛值分析问题。人们从1904 年在伦敦和爱丁堡出版的六卷本工具书《会计学百科全书》( )的“Oncost ”条目下,就可看到关于盈亏平衡问题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