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紫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格式:doc   大小:159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紫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3/4 文件大小:1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紫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紫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 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依据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现状,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 规划,对我县积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 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 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 政策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地震和“”洪灾等 不利影响,克难奋进,实现了 “绿色产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 逐步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瓶颈基本打破、县城面貌 彻底改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目标,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 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 大幅提升。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8. 1亿元,是2005年的2. 4
倍;,是2005年的4. 5倍;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2& 9亿元,五年累计完成7& 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4. 5倍;三产结构由2005年的42: 15: 43调整到2010年的32: 30: 3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提前两年实现了 “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发展目标。
(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按照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狠抓优势资源开发。以 富硒茶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7万 亩,2010年茶叶产量2983吨,实现综合产值5. 6亿元,是2005 年的5. 2倍;建成3万亩标准化魔芋基地,年产1000吨魔芋胶 生产线顺利投产,;畜牧、蚕桑产业稳 步发展;以大棚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开始起步,2010年实现 农业总产值15. 38亿元,是2005年的1. 9倍。大力开展招商引 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 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猛、矿泉水、 错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飢等项目成功落地。工业经济形成 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基础, 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 5亿元,是2005年 的4. 6倍。硒谷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较快发展,保持了年均18%的增长速 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 4亿元,是2005年的4. 2倍, 年均增速保持在18%以上。
(三)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襄渝铁 路二线、陕川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外交通瓶颈彻底打破; 建设通达工程386公里,通村水泥路1780公里,乡村公路通达 率快速提升,县内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连续实施城镇40件实事, 建成桥沟路、观江平台、紫阳广场、火车站停车场,改造紫府 路、红广路、体育场、文化中心,县城面貌彻底改变,服务功 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 机,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电力、通信 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电网升级改造、电信、移动、联通信息网 络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数字电视整体 平移顺利启动,城乡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四) 生态建设成效卓著
围绕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目标,积极推进节 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 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全县共造林建园85万 亩,、 得到有效管护,完成重点小流域治理6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 率由“十五”末的49%增长到“十一五”%,生态环境 得到明显改善。
(五)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条
件极大改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 率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达线人数由2005 年的435人增加到2010年的841人,净增406人。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疾病防治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看病难、看 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各类商业保险快速发展,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参合率达到92%以上,五年累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