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篇一:古诗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我执教的是《乡村四月》这首诗。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首先是激情导
入。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着是明白诗题和知晓作者。 我一直觉得,对诗题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往往能过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
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 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 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 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以, 我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 共分两个环节。第四环节是初读古诗, 让学生大至的了解。第六环节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再次读诗, 这个环节叫做感悟升华。整个过程,力争做到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觉,读出魅力!
第五个教学环节,我是让学生以我的一个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但又不敢放的太开。
因为这不是我的学生, 我怕放开会收不回来。 在这个环节里我觉得缺少小组合作学了。原计划个体学完之后合作交流,这样经过小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找
出诗中事物这一环节。这只能是一点缺憾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于城村之间这种学生间的差距, 我觉得自己的设计还不尽完美。 这节课还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教学方法的运用; 自己评价语言的使用以及自己文学修养的深度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多研究, 多琢磨,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 喜爱上古诗。
以上几点只是我一些浅显的看法,还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篇二:古诗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乍一看,十分简单,只是二十多个字而已,但,就因为它是语言的精华,知识、情
感的蕴酿非常丰厚,而这些,都得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去挖掘、去体会。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 大地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着重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
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是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生活、 劳动人民的赞美。学一首诗, 如果仅仅只是了解大意, 一节课下来效果应该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这一层,诗中的美景美人得靠同学们自己去体会。如何让同学们悟到诗中的美,
就需要老师利用多方教学资源来做好引导。课中,以画为线索,导出诗中静的颜色,动的鸟声、春
雨和农民忙种,明确诗人的赞美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时时以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让思维 飞向课堂外的田野, 乘机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 总结升华文本时, 以此时的农民在想些什么来引出时间对农民朋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升华至对我们大家的意义。
课上完了,问了问学生,他们回答我说知道哪是写景哪是写人,我不禁长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