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鉴赏指津]冬夜读书示子津古诗
古诗鉴赏在高考命题中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大观。2021年高考的17份试题,从诗词的画意、诗论、诗评和诗词的版本等多角度多层面设置鉴赏题,把诗词鉴赏的考试方法探究尝试到了极限。但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面对诗歌鉴赏试题,同学们可按下面步骤和方法去做。
一、读诗题、出处、作者及注释。阅读标题,能够把握住诗歌整体内容甚至情
感基调。如“春行即兴”写“春行”的所见所闻所感;“雨后池上”要描绘一幅雨后池塘图;“邯郸冬至夜思家”要表现思念家人的心情;“京口北固亭怀古”,交代了作者登临的地点,内容是怀古伤己;“从军行”,明示了这首诗写的是戍边将士的怨恨。
总而言之,诗歌的标题是全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诗歌的眼睛,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鉴赏的关键。
阅读出处或作者,能够了解相关背景,正确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全诗所表示出来的思想倾向,和作者的创作风格等。诗歌作为经典的文学式样,一代有一代之特色。如北朝诗多征战,南朝诗多相思。唐诗尚情,宋诗重理。南宋多爱国情怀,宋明重视忠义。诗歌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身世、境遇、理想、人生观,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屈原愤世嫉俗,陶潜厌恶官场,杜甫忧国忧民,李煜感时伤世――她们的诗歌全部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彰显出鲜明的思想特征。诗大家全部有着各自不一样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其诗作全部有各自不一样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标准。同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常以香花芳草来托物言志,以表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李白则以名山大川来抒怀述志,以张扬自己孤傲不驯的思想性格和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同是田园诗作,陶潜的质朴自然,乐中蕴含不满;王维的诗中有画,清新富含哲理。同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气势磅礴,虽感壮志未酬但不乏乐观旷达;稼轩的词沉郁顿挫,虽述报国大志但常带几多酸楚。
解读诗歌时,同学们务必关注自己所熟悉的作者,进而把握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常见的创作方法,以利于立即正确地分析诗歌。
假如附有注解,其用意是以此来降低难度,帮助考生读懂全诗。有的注解交待写作背景,有的交待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的因破音异读显出相关字的特殊含义。而所设题目,往往和这些注音、注释息息相关。
二、带着激情品读原诗,留心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不一样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阅读时要进入角色,带着浓厚的激情对原诗进行认真品读,不能一目十行、不加咀嚼地快速扫描。诗是抒情的艺术。诗的鉴赏首先是理智引导下的感情的投入,是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不能感情地对待诗歌,不能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忧作者所忧,悲作者所悲,就不能真正进入鉴赏阶段。深味作者的感情是投入感情的前提。通览一下古诗,我们会发觉,作者的感情基调不外乎以下类型:惜别、思乡、惆怅、感伤、忧愁、孤独、达观、闲适、恬淡、喜悦、睹物思人、遭贬孤愤、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等等。只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文学积淀和生活积累,正确捕捉诗歌的情感基调,动情地入境,进而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将不是难事。读完后要立即对读后的第一印象进行回味和总结,以期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比较完整的感性认识。
三、从宏观上控制全诗。在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立即概括出该诗发明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