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8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山地300m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l号、4写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牛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l公里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火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l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l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l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15、甲苯4t、甲酸乙脂10t。
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l~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l.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l 2268一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脂
D硫磺
E.甲苯
2.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l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号库房构成重人危险源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人危险源
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l0t
E库房管理混乱
4.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7.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B消防抢险费
c.伤员救治费用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E.库房员因工伤歇工工资
二、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甲台上堆放了杂物,。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 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小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
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市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尤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 万元。
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3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3题为多选题。
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
A.特别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