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人到底有没有好报作文 _优秀作文
好人到底有没有好报作文
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二 张誉曦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长河, 至今还有众多国人将其奉为永恒的信条。从表面看, 这句话具有积极意义, 它告诫人们善恶皆成因果, 进而敦促人们行善弃恶,但是这句话主观唯心的本质错误也让其漏洞百出。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生活在 2000 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 ·伯夷列传》中发出了这样一声长叹,充满了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质疑。他为伯夷、叔齐如此仁义的人最终
被活活饿死的结局鸣不平, 为颜回这样品学兼优人英年早逝而感到不公, 更愤懑于盗跖这样的大恶人 “竞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 ”。司马迁其实已经看出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但是封建思想最终还是将其挡在了真理门外 —— 根深蒂固的有神论让他不敢再妄测 “天道 ”,遂以一句 “亦各从其志也 ”匆匆煞尾。
其实,只要再进一步分析, 就会发现这些好人 “没有好报 ”的原因。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只靠野菜充饥,我想即使再健壮的人,身体也会垮掉的。颜回家徒四壁,长年忍受饥寒,又
整日发奋读书, 我想即使身体素质好的人,最后也会撑不住。 所以,他们早夭的原因是贫困交加与疲劳过度,与 “天道 ”毫无关联。他们的死绝不是 “天 ”在作祟,而是生活方式酿成了最终的结果, 合情而又合理。如果不是为了借他人的酒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对这样的结果,根
本没有什么值得悲愤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其实是典型的、深入人心的、很具迷惑性的封建思想。也许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想通过这种因果报应之说警醒人们多行善,少作恶,
其情可悯,但其理不实。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很多 “善有善报 ”的事例。是不是这句话也有适用的地方
呢?前面已经说过这句话本质上是唯心的因果报应, 当然不可能在现实中找到能够证明它的
论据。 而有上述疑问的人其实是将因果报应与因果关系混淆了。 “授人玫瑰, 手有余香 ”讲的
不是 “善有善报 ”,而是讲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得到了心灵慰藉, 也为自己遇到困难时找到
了一个潜在的帮手, 即在你遇到困难时会有人来帮助你。 有因才有果, 有果必有因,世间万
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绝不是简单的一句 “天道 ”所能囊括的。
况且,真正做好事的人并不是有意去播种爱的种子的。 就像种子是否能够发芽、 成长甚至结出果实, 春天是从不过问也过问不了的, 一切的结果要交给夏天去历练, 留给秋天去验收;冬天一过,交给春天的还将是一片沉寂的等待复苏的大地。
(指导教师 王淦生)
林黛玉遇上武则天
有太多女子,性格各异,才色出众,如这世问百媚千红,拥有不同的爱众。尚且说说最
鲜明的两种性格,一种莫过于温柔似水小家碧玉, 宛若水中飘动的柔媚水草,令人爱恋,比
如林妹妹; 另一种就是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凌然的霸气, 如同盛开在黑暗中却美得妖异的铿锵玫瑰,比如武皇帝。倘若两人冲破历史的束缚相遇,又会撞出怎样思想的火花?
眼之所及尽是一片无 无 的花海, 万花 中, 一抹倩影令人怦然心 。 俏 若三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