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时代地域建筑论文:新时代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融合摘要: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通过对柯里亚与莱戈雷塔作品的浅析和中国建筑“百花齐放”的社会现象, 揭示了地域性绿色建筑在中国当下的重要性。关键词:地域建筑;绿色建筑;柯里亚;莱戈雷塔 1. 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跨入后工业社会。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 给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人类社会逐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倡导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被工业时代所冲击的“有人情味、有地方性、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城市形态,又渐渐成为全球寻求的“新”宠儿。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 绿色建筑设计思潮应运而生。世界各国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建筑, 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力度, 加强建设领域新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节能减排,以创造更适宜人居生活的环境。 2 .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 地域建筑的设计理念所谓地域性, 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地方形式和地方材料创造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建筑。[1] 地域建筑这个称谓本身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即一定地域内的建筑在特征上有明显的相似性; 而不同地域的建筑在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当前普遍认为, 地域建筑受到当地的、同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所制约, 并由此构成了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特点。地域建筑就是该地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诸多方面特征反映在建筑上的结果。地域建筑的设计注重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地域自然气候。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性建筑绝对不是在形式上矫情的模仿和狭隘、偏执的民族主义, 它应该是为寻求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诺伯格舒尔兹在《现代建筑之根源》一书中提出“新地域主义”, 即:“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只有表现出真实的、具有根源感的内质,建筑才得以存在。”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 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06 )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一般而言,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包括:节约建筑材料; 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目前, 对绿色建筑的主要关注是放在建筑物理和材料技术上,这些是构成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而从“节约建筑材料、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方面来实现建筑绿色化, 其实也是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理念的体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节能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 另一方面, 全面进行材料、技术的创新, 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气候创新。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