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甲骨文书法作品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个古代文字,最早在龙骨上发觉,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个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用甲骨文来描绘一首古诗,又会是怎样的一副作品呢?下面是XX为你整理的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期望对你有用!
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4
甲骨文的发觉
甲即龟甲,骨指兽骨。商代晚期,商王常见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在其上,称甲骨文。因商代甲骨文不见于古代史书记载,因此学者命名不一,有龟卜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贞卜文、殷墟卜辞等多种名称。商朝灭亡,“失国霾卜”,商代甲骨即不为世人所知。甲骨文的发觉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考古的三大发觉之一。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部分符号,倍感惊奇。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发她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以为这不是通常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非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她派人赶抵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全部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以后又经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搜集了1500多片。她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步辨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今后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以后,有个化名为“汐翁”的将这一事实写了《龟甲文》,在1931年7月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发表。今后,大家便认为这是甲骨文发觉的文字依据。
曾有些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觉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她的相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初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以后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初龙骨在中药店全部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她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么。至于达仁堂药店当初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初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全部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初传误造成的结果。
其实甲骨文发觉也有个认识过程。
在甲骨文还未确定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停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听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她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觉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今后她就把它们搜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很多学者教授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大家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后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