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萝卜种植技术关键点 白萝卜种植技术
萝卜为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萝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面积大。萝卜营养丰富,产量高,耐贮藏,管理简便省工,供给期长,是北方冬季、春季的关键蔬菜之一。 种植萝卜以土层深厚,保水和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砂质土壤为好。土壤PH值以较为适宜。萝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kg萝卜,约吸收氮、磷、钾,氮、磷、钾的吸收比率是:1:。
土壤水分是影响萝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肉质根形成期,若土壤干旱,气候炎热,肉质根膨大受阻,皮粗糙,辣味增强,糖和维生素含量降低,易糠心,品质下降。若土壤含水量偏高,则土壤通气不良,肉质根皮孔加大,影响商品品质。肉质根生长盛期,土壤含水量稳定在20%左右较为适宜。若土壤干、湿骤变,则易造成肉质根裂口。
栽培季节 秋冬萝卜生长久 80-100天。北方地域适于萝卜生长的季节较短。后期降温快,上冻早,因此对播种期要求比较严格。华北和西北的温暖地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
整地播种 萝卜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立即整地,要求做到深耕、平整、疏松,这么才能确保苗全苗齐苗壮。结合整地,应施足基肥,且基肥量应占总肥量的 70%左右,即每亩施用充足腐熟的优质厩肥4000-5000kg、草本灰50kg、过磷酸钙25-30kg。萝卜作畦方法因品种、气候、土质等条件而异。大型品种多起垄栽培,垄高10-15cm;中、小型品种多采取平畦栽培。播种量和播种方法也因品种而不一样。大型品种多采取穴播或条播,穴播每亩用种,条播;中型品种多采取条播方法,每亩用种;小型品种可用条播或撒播方法,每亩用种。
种植密度,大型品种行距45-55cm,株距20-30cm;中型品种行距35-40cm,株距15-20cm;小型品种可保持8-10cm见方。
田间管理
幼苗期以幼苗叶生长为主。于第一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预防拥挤使幼苗细弱徒长。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可留苗2-3株。5-6片叶时,可依据品种特征按一定的株距定苗。另外,如气温高而土壤干旱,应用时小水勤浇并配合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定苗后,筐亩可追施硫酸铵10-15kg,追肥后浇水,并要用时防治菜螟和蚜虫。东北地域萝卜蝇在秋季为害严重,可于成虫期喷2次敌百虫 800-1000倍液,以消亡萝卜蝇成虫。
此期的管理目标是:首先促进叶片的旺盛生长,形成强大的莲座叶丛,保持强大的同化能力,其次还要预防叶片徒长,以免影响肉质根的膨大。第一次追肥后,可浇水1-3次,当第五叶环多数叶展出时,应合适控制浇水,促进值株用时转入以肉质根旺盛生长为主的时期,此时,还要用时喷药防治蚜虫和霜霉病。露肩后,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5-30kg。
此期是萝卜产品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肥水较多,第二次追肥后需立即浇水,以后每3-5天浇水1次,常常保持土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