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硬笔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和迟、动和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所以行书也是很多书法家全部喜爱的书法字体,那么这一书法字体和我们的古诗词的融合,会创作出什么惊人的作品呢?下面是XX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期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主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她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王羲之行书用笔内擪,以骨力洞达胜出。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以筋力中圆胜出。王羲之行书大致能够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尺牍书法,如《王羲之传本墨迹》等,这是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学写行书,使转之法是一个主要的用笔方法。不会使转,就无法表示笔笔“分得清、脱得开、合得拢、粘得住”的行书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分得清讲的是笔笔交代清楚;粘得住讲的是笔笔气脉贯通。好的使转之笔,转折时须暗过而不露痕迹,其关联处如银丝盘曲。再次,要注意她的锋的利用。锋在何处?锋在笔尖的端处。笔锋要坚持做到时时锐利而勿使折损,笔身要坚持做到经常直立而勿使屈曲,笔毫要坚持做到时时齐整而勿使扭曲,笔尖要坚持做到经常集聚而勿使松散。又次,临帖的早期阶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重在“似”上下功夫。不过,临帖的后期阶段则最忌做字帖的奴隶。有的人老是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只知道依样画葫芦,搞复印式的临摹,那是徒劳的。一定要“遗貌取神”,要着重在得其笔意上下功夫。
2、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意义。颜真卿是中国书学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初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颜真卿怀着对骨肉亲人的沉痛悲悼有感而发,一泻千里、不拘成法,终成千古绝唱。颜真卿书法大胆吸收了篆书线条的特征,在二王行书的基础上,创建了新派。她一变古法,字成一格,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羲之书法纤瘦妍媚,颜真卿书法肥腴雄强。王羲之用的是指力,颜真卿用的是腕力。王羲之墨色温润,颜真卿墨色苍涩。王羲之用笔精到细腻,颜真卿用笔信手拈来。王羲之章法完美极致,颜真卿章法震撼强烈。颜真卿的书法擅长于以情感主宰笔墨,她情感激越,神韵高远,笔力厚重,气势磅礴,雄奇飞动,遒丽天成。《祭侄稿》全篇结构宽博平正,开合聚散洒脱不羁,雍容大度狂而不野。通览全篇,不论是用笔、结体和章法,全部极尽改变而自然友好、浑然一体。
3、宋人尚意书法的意义。纵观中国书法史,大致能够分为两个阶段,而划分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则是在唐代。大家通常认为,唐代以前是书法的探索阶段,唐代以后是书法发展的成熟阶段。而使书法艺术能得以达成愈加贴近人性化的意义,则是在宋人尚意书法出现以后。而宋人尚意书法因此能得以出现的先驱者,则是五代书家杨凝式。杨凝式传世作品并不多,《韭花帖》、《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