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8
文档名称: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版.doc

格式:doc   大小:870KB   页数:3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版.doc

上传人:AIOPIO 2021/3/9 文件大小:8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1984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炮制通则
为了适应配方和制剂的需要,中药在临床应用前,需根据其本身的性能和中医辨证论治对用药的要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达到药物清洁纯净的目的。如根及根茎类除去泥沙,枇杷叶去毛.
2。清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甘遂醋炙后可使毒性降低,巴豆仁制霜减少峻下作用。
3。增强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后,有效成份易于煎出,可增强止痛作用。
。如生蒲黄行血破瘀,炒炭后止血 。
5。引药归经。如香附醋制后,可引药入肝经,能更好地在肝经发挥治疗作用。黄柏盐制后可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在肾经发挥作用。
。适合配方和制剂需要,,一般均需煅烧,使其酥脆,容易粉碎和煎煮。
如桑螵蛸蒸制后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
中药炮制的方法
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大类。
一、修治和饮片切制
(一)修治:是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 便于饮片切制的操作。主要方法如下:
1。挑拣: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和杂质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分类,便于制作处理。如菊花、艾叶、侧柏叶等,均需拣去或摘去其残留的叶柄、花柄。又如泽泻、芍药等则需大小分档,使之湿润一致,便于切制。穿山甲按大小分类,便于炒制。
:将药物放在簸箕、篇等工具内,使之上下簸动,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
3.筛:用适当孔径的筛、箩,筛去杂质,或将药物大小分类。
4.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或污物。如枇杷叶去毛。
5.刮:用刀等利器刮去药物表面的毛状物、附着物或不可供药用的粗皮。如虎骨、豹骨去筋肉;肉桂、厚朴去粗皮等.    
6·剔:用刀或其它适当的工具,挖去药物缝隙内不可入药的部分或杂质。如猪苓去砂泥。
7。抽:系去心的一种方法。先将药物用水湿润,待木心与皮部易分脱离时,然后进行抽心。如丹皮、 巴戟等。
8。碾:用碾槽碾去药材外面的非药用部分。如白蒺藜去刺。
9.劈:用刀或斧头将坚硬的药物劈碎。如苏木、降香。
1 0.压榨:用手工或机器挤压药物中的油或取其鲜汁。如巴豆、千金子去油,生姜取汁 。
:系将药物捣成绒状的操作。如艾绒、麻黄绒。
(二)饮片切制主要方法有:
1。切片:    
切片的目的:使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有效成份易于煎出。使炮制的辅料(如酒、醋、蜜等)易于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便于干燥。贮藏和调配。
切片分手工与机械切两种。手工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物,用切药刀根据不同的要求切成片、块, 段、丝,用镑刀、 刨子将坚硬的木质类、角质类药物镑或刨成薄片,或用刮刀将角质类药物刮成丝。机械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材装入切药机内,切成厚薄均匀的饮片。
切制品大小厚薄的规格通常为:
极薄片:1毫米以下。
薄片:1~l.5毫米。
中片:1.5~2.5毫米。    
厚片:~4毫米。
短段(或粗粒):5~10毫米。  
段:10~15毫米。
长段:15~30毫米。  
方块:约1立方厘米。
丝:皮类药丝宽为2~3毫米。.叶类药为5~10毫米。 
切制品的干燥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份的药,以不超过60℃为宜。
2。粉碎:
(1)打、捣:将药材打碎或捣碎。
(2)机械粉碎:将药材用机械粉碎。       
(3)研:用乳钵或球磨机、铁研船等将药材研成细粉。
(4)锉:用锉将坚硬的药材锉成丝或粉末.
粉碎品的规定通常按中国药典筛号为:
粗粉:全部通过2号筛,过4号筛不超过40%。
中粉:全部通过4号筛,过5号筛不超过60%.
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过6号筛不少于95%。
极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过7号筛不少于95%.
二、水制
水制是将药材利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的处理方法,、软化,便于切片、粉碎、或借以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主要的方法如下:
1.洗:就是用清水,,芳香性的药物,应用抢水洗。如防风、细辛。勿使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切片后注意及时干燥,防止霉变。
2.浸泡:是将药物加清水浸泡, 目的是使药物柔润,便于切片,如乌药、槟榔。为了减低毒性,如半夏、天南星。浸泡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粗细、质地以及气候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以保证药物的质量。
3.渍:质松或经水浸泡易损疗效的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或其它液体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