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进诗画的世界走进李白的诗画
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更是多年中考语文卷的考点内容。考生怎样在压力大、时间紧、注释少的情况下,快速、正确地作出解答呢"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对古诗词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假如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可能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重冗长的讲话。”中国古代有很多优异的诗歌全部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就像一串串灿烂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辉。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教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方法:
一、描述图景,入景入情
古诗词大全部是抒情诗,而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经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因此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老师应教会学生在还原古诗词的图景的基础上唤醒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正确、概括的语言描述出图景的特点和感受,真正读懂诗词。比如王之涣《登鹤鹊楼》一诗中,诗人用粗线条勾画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景物,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同时经过“依”、“流”多个动词使自然景物活了起来,给予自然景物以活泼的生命和神态。鉴赏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在还原作者笔下之景的基础上,描述出登高远眺之下自然景物活泼的生命和神态的特点,将自己置身于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之中,从而感受到诗人主动向上的情绪。
二、调动经验,展开联想
诗歌鉴赏是一个以联想、想象为主的再发明。我们知道古诗词中意象含有积累性和传承性,部分艺术感染力很强的意象,往往被不一样时代的诗人一再袭用,表示的却是一个情感。古诗抒情言志有些共同的套路,如写送别、离愁等用“折柳”,写征人思归离不开“关”和“月”两字,表示情爱常常会用“比翼鸟”、“连理枝”等,因此在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应引导学生利用以往的审美经验,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再造美的形象,充足享受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应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经验,展开联想,就会发觉十个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代表了几个含有鲜明性的经典景物,它们将早行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透过这幅雄鸡报晓,残月未落的早行图,学生体会到了道路的艰辛,羁旅的愁思,领悟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现在,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最高境界。
三、把握诗眼,品味诗意
有些诗看似言浅意近。细读则蕴含深意,甚至一字定乾坤,这一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