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基本思路”,引导和协调龙岩市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与要求,制订《龙岩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监督的通知》;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建设部《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通知》(建规[1998]108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审查办法的通知》(建规[1998]145号);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1997-2010年)》;
《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
《龙岩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第三条规划目标:将龙岩市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落实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合理配置区域空间资源;落实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为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服务。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全球化、新经济和加入WTO为背景,根据福建省、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基本思路,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相结合,根据龙岩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龙岩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城镇体系组织、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布局,做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行政区划调整相衔接。
第五条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依据,并指导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本规划期限为2002-2020年,其中2002-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
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七条区域发展战略选择
资源开发战略:实现从农业、矿产为主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转变,以及从依赖自然资源走向资源和资本、劳动力等非自然资源性生产要素并重。
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要从资源型产业向资源——加工型产业转变;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制造业为主体。
“两通”战略:以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建设为重点,发挥现有区位优势,尽快形成新的经济优势。
环境与人才战略:变生态环境优势为投资环境优势;发展技工教育建设制造业基地。
第八条战略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本次规划龙岩市GDP增长速度在2007、2015、%、%、%,GDP总量目标分别为562亿、885亿、1361亿。
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13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48%;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37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58%。
生态环境目标:到2010年,全市城市空气质量及地面水质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市城市空气质量保持国家标准二级以内,地面水水质保持三类水以内,把龙岩中心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城市。
第九条战略重点
强化中心城市,构建大龙岩的发展框架,提升区域竞争力。
“两通”优先,构建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
培育新的区域增长中心,构筑区域发展轴线
利用全球化和加入WTO,重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第十条农业产业结构重构
构建北部(长汀、连城、武平北部)和南部(漳平、市区、永定、上杭及武平、连城南部)两个特色农业产业区。
建设龙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猪养殖示范区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
鼓励农民流动、进城、进镇,弱化中心村,发展重点镇,结合山区特点保持山村特色。
第十一条制造业基地再造
指导思想: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烟草、机械、能源、建材、冶金、农村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电子装配基地,再造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生产基地。
烟草工业:规划期内重点支柱产业,扩大规模至年产60-70万标箱,实现利税总额40亿元以上。在永定、长汀、坎市建立烟草加工基地。
机械工业:规划期内,建设龙净公司燃煤电站和烟气脱硫环保设备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除尘脱硫系列产品、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大气污染智能监控系统三类环保机械制造业;开发运输机械及配件制造业新产品,以装载机、高等级公路专用压路机、大型铺路机械和新型挖掘机为主,并以龙工为核心,组建交通运输机械及其零配件生产集团;利用熟练和廉价劳动力优势,积极与福建东南汽车集团协作,生产汽车零配件及其它外围产品。
能源工业:规划期内继续维持能源工业的重要地位,抓好重点煤矿及大型火电厂建设,积极开发棉花滩水库的水力资源。棉花滩电站在规划期内达到100万kw规模。积极开发汀江流域的梯级小水电开发,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