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忆乐亭县八区反顽自卫战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一、 乐亭八区的建立和人事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了对敌斗争的需要,由原来的昌(黎)乐(亭)联合县六个区划为乐亭县十个区。我们所在第八区的位置是:以会里镇(当时的集镇,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进攻前,区机关曾在此住过一段)为中心,左边靠大滦河隔河与昌黎相望,右边与乐亭县城及城北的滦乐公路相接,中间有二滦河从北向南通过,到蒋家营村南转弯向东与大滦河会合,其中包括现在的毛庄镇、中堡镇。到1947年春敌大扫荡时,又把一区城东边北部数村和十区滦乐公路以东,北段即徐家店以西,统统划归八区。这个地理位置在敌人大兵压境时,不便于我大部队活动,因此敌人在这一带的活动非常猖狂。
在1945年的五、六月建区时,虽然敌人失败的大局已定,但敌人还在做垂死挣扎,驻乐亭城内的日伪军还经常出来骚扰。尽管党内外都知道胜利即将到来,对当前敌人的斗争也未敢松懈,但对胜利后的将来普遍产生了和平麻痹思想,以为这回国共真的合作了,虽然在八年抗战中我们未见过国民党的一兵一卒,但是很多人的正统观念很强,仍然把希望放在民主新阶段”的风在吹,因此在党内产生了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这回可和平了,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另外由于刚建区时各个组织都不健全,所以开展反顽工作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区委很有必要,其工作主要是:一、在思想建设方面:先党内后党外进行认清形势,认清国民党和敌顽本质的教育,要丢掉幻想,放下包袱。以革命的两手(和平与战争)战胜反革命的两手(假和平真内战),争取和平,反对战争。二、在组织建设上:1、稳固我党的政权建设,健全党的区委会,设置书记(当时对外称主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不够条件的叫干事或工作人员);2、建立区公所:设置区长,秘书,助理员(不够条件的叫干事或工作人员),包括民政、财粮、公安、教育、实业等;3、组建各群众团体、武委会(主要是民兵工作),抗联会(工、农、妇、青、知)。当时的工作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的原则。在与顽固势力斗争中要有理、有利、有节。当时的顽固势力,指的主要是汉奸、特务、卖国贼、恶霸地主和顽固不化人员。在具体工作方面:主要是巩固老解放区,开辟新解放区,特别是县城周边和沿公路的各村,健全党组织,发展新党员,整训民兵队伍和其他群众组织。继续搞好减租减息、查地主的黑地,增加雇工工资(当时叫涨活价)等群众运动,以提高贫雇农觉悟,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搞好生产,支援前线。以后又根据上级指示,贯彻五四指示精神,开展了复查土改等各项工作。
在两年多的反顽自卫战争中,八区的区委变化如下:1945年夏,初建区委时区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