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论文企业低碳生产论文浅议企业低碳化生产定稿.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企业低碳生产论文浅议企业低碳化生产定稿.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3/14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企业低碳生产论文浅议企业低碳化生产定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低碳生产论文:浅议企业低碳化生产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是理所当然 的。生产型企业的普通利润函数是丸=R-C,企业有扩大收益R 而减少生产成本C的动力。提倡低碳化生产方式的政府和民 众与进行高碳生产的企业构成了委托 代理关系。作为
代理方的企业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做违背委托方意愿的事情,而政府和民众作为委托方,由于 处于信息劣势,便不能有效控制企业的行为。按照委托
代理理论的传统思路,一旦发现代理方违背委托方意愿,代理 方将被施加严厉的制裁和惩罚,但现实情况是,企业不可能轻 易就范,于是,政府、民众和企业之间并没有达到最佳的利益 同向性结合点。转变企业高碳生产的方法,不应只停留在增加 生产型企业的生产成本C上,而应设法对某些符合委托方意 愿的生产型企业提高其收益R,使他们感觉到“不这么做便会 遭受损失”。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委托一代理问题;企业激励;过度理 由效应;“垃圾能”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理所当然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倒是那些没有这么做的企业会在市场优胜 劣汰的原则下,通过竞争的方式走向灭亡[1]。但我们的市场并 不是完全透明、有效、出清状态的离散组合,由此造成的搭便
车问题[2]、路径依赖问题⑶、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 等比比皆是。细心的民众一定不难发现,卖包点的那些商铺为 我们打包食点的塑料袋与十年前使用的没有什么不一样;一 半以上的快餐店中使用的快餐盒依然是泡沫塑料,只是被打 上了“可降解”的字样;餐饮行业中90%以上的店面免费提供 一次性木竹筷子、塑料杯勺。
从根本上讲,由政府机构发起的对各种不利于环保的材 料的“限令”甚至是“禁令”着实大快人心,体现了我国作为 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切实的承诺,也 表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立场。但时下“环 保禁令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是市场需求使然。凯恩斯认为 需求创造供给[4],没有需求的生产便没有市场价值,当然供给 这种产品也不能实现企业成立的初衷 获得利润。只要 企业或组织收到关于某种商品需求的市场信号,我们便有十 足把握地认为,生产它的企业或组织一定存在或会出现。若消 费者的偏好是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那么自然地,一次性物品将 主宰市场。即使政府和相关部门出于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对一 次性消费品完全加以阻拦,但由于现实世界中充满着信息不 对称,想必这种交易也很难在地下全面地停止。而当地下交易 利润不断挑衅合法的地上市场时,这将很可能在资本市场酝 酿一场更大的风暴和灾难。
要知道,资本总是流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我们知道,目
前造成河流污染的一个源头主要是附近水域的工厂为了偷 逃污染处理费,而非法向河流中排放有毒物质所致。“白天检 查晚上排,河面不排河底排,东边不排西边排”让环保部门的 工作人员头痛不已。这些游击战术对于执法者来讲基本上是 无法完全掌控的,并不是他们不想如此,而是完全掌控这帮 “老鼠”的行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许需要进行 24小时全天候地毯式检查,这种污染防御过程中发生的大量 交易成本有可能超过听之任之状态下的污染治理成本。
与此同时,企业可能事前寻租,即便执法部门发现了厂商 的非法行为,他们所交的罚款也许并不会与其污染程度成正 比。因此,这些化工厂一方面接受了来自于市场的需求信号, 然后受到利益的驱使开始提供有利于市场却不利于环境的 产品;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与政策博弈之时,将 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 说此时的规制政策是鞭长莫及的。谁造成的伤害谁负责这种 正向思维是没有诟病的,并且各国都根据伤害的程度对行为 人施加不同轻重的惩罚,用以昭示律法的公正与权能。在治理 污染和处理高碳化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这种谁犯错就抽谁嘴 巴的方式屡见不鲜,罚款、课税、刑事责任等惩罚措施充斥在 各种行业管理的条例里;“严禁”、“禁止”、“违禁”等被施加 了高压性的敏感词汇遍布在各种大小厂矿之中。
从短期看,诸如此类的方法确实能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威 慑力,使他们按照现有律法条例的期望行事。但是在长期的运 行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公共汽车上“车内禁止吸烟”的标语也 仅仅是寂寞地悬挂在车顶,吸烟的乘客,甚至司机本人都不认
为它与别的广告标牌有什么迥异。特别地,当我们提及“激励 的悖论”时,这种强制惩罚的机制甚至会遭到更大的质疑:小 偷与守卫的博弈问题中,在守卫可选择偷懒和尽职的情况下, 加大对小偷的惩罚力度对抑制偷窃只是短期有效,而长期只 会使守卫偷懒的机会加大。
回归到我们研究的问题中来:一方面,在严厉惩罚措施推 出以后,执法者看到企业变得更守法了,就会相对放松对它们 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