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6/5/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启超家书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启超家书读后感梁启超家书读后感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一) 林颐梁启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殇,个个成才。其中长子思成是建筑学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学家、五子思礼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一门三院士,世所罕见。近日细读《梁启超家书》,品先哲育子之道, 可谓感慨良多。 100 年以前的中国, 在人们的印象里,是长袍马褂、三寸金莲、拖在脑后的辫子和暗灰的呆滞的眼神。翻开《梁启超家书》,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梁启超称呼子女" 宝贝""baby", 落款是" 爹爹", 他给子女讲笑话、讲日常生活琐事,还时时自我调侃, 他说" 我爱你们, 我想你们, 想得厉害", 他说" 要你们知道我快活顽皮起来的样子", 他的感情坦荡率真、平等开明, 全然没有大家长的专制作风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习气。"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 却从不肯姑息溺爱, 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 从该书所刊出的家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职业、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都给予指导, 引导子女的兴趣, 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从不强求他们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图,而是反复征求子女意见, 直到确认合乎子女的本心。思庄大学没考好, 梁启超及时安慰她:" 未能立进大学, 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厚越好。" 还说道: " 我所的学科未必合你的愿, 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 用姊姊、哥哥当顾问, 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的路。" 思成在国外的学习遇到瓶颈,梁启超和他探讨学问的有用无用: "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 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 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 做到哪里是哪里, 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他倡导子女兴趣要广泛, 视野要开阔, 主张" 学问是生活, 生活是学问". 他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 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 往往事半功倍。"" 人生之旅历途其长, 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思成徽因美满姻缘伉俪佳话, 正是梁启超一手促成的, " 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我想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 只是用他的阅历为孩子做了人生指引。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文取向也在家信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他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要求子女们把个人的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梁启超九个子女, 有七个先后赴海外留学, 但没有一个留在国外,皆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梁启超家书读后感(二) 提倡" 百善孝为先" 的中国,从蒙学的《朱子家训》, 《颜氏家训》, 一直到清末的《曾国藩家训》, 任何一篇关于教导自己子女立身、处世、做学问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严峻的教训面孔,板着, 端着, 让孩子和家人觉得惧怕。有此印象, 对于写这类文章的父亲们, 便都有了一种固定的认识。甚至读《傅雷家书》时, 也羡慕傅聪有如此博学多才, 循循善诱, 同时又严格要求孩子的父亲。而近日, 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