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整理课件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 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 fever,并将其从typhus中分离出来。
整理课件
命名
西医:typhoid fever
typhus
中医:伤寒意指为寒所伤,包括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
整理课件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
整理课件
病原学(Etiology)
整理课件
1877年 Karl Joseph Eberth和 Robert 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
1884年 Georg T. A. Gaffky年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
整理课件
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 E. Salmon 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为沙门菌。
整理课件
形态学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整理课件
伤寒杆菌电镜照片
整理课件
生存能力: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整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