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血由& n z渗戒
H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年、学期:2011-2012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题 目:《从洋务运动看当今的改革开放》
指导教师:刘晓研
班 级:2011070309 学 号:1107485113
姓 名: 连书娟 联系电话:**********
成 绩
(一)
(一)
参考文献
附录
目录
11
20
21
注(1)正文内容一律用小四号宋体;
(2) 题目用小三号字、黑体,
(3) 附录写在写论文的时候遇见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你关于自己论 文的一些想法都可以写上
(4) 目录、附录为单独一页。
摘要:洋务运动30年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的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 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 盛开后终于凋零。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 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却不可否认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转变。前车已覆,后人 既要哀之,更要鉴之。
关键词: 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历史意义
19世纪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包括对经世致用思想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加 有什么帮助,这几乎是每一个对中国近代社会有兴趣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因 为不管是以后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是救亡图存、还是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 这个改造中国社会的所谓法宝,或是保皇或是君主立宪、或是建立共和等等方式, 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并贸易真正引起中央朝庭的重视,而是民间的力量在起作用, 中央集权统治者并没有主动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因而一个维持就有模式的国家 机器面前,任何的所谓的改革之路似乎都不能真正找到强盛之路。而仅仅是上引 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不能奏效的,对于这一点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发展经历所 证实。
这一点我们似乎在阅读<< 近代中国思想历程 >> 一书中的一些论述就颇能 发人深思一一这就是在19世纪的80到9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要求系改革的 动态,并且浮现出一批系统改革内政的方案设计。“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中国 不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只有从中国内部经世脉络里产生的问题和思路,与西方的 理解发生了联系时,才会产生模仿某种体制的直接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单从洋 务运动的演变和反思,来解释晚清改革,显然是不够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
之后,受到西方影响的一些改革思路,不是从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脉络中产生的, 而是在京城清议和地方士绅政治化的场域里浮现。它表明,在19世纪不断发展 的经世论述,由于其对体制问题的关注,倒是更容易超越西方经济发展的魅力, 对西方的内部体制产生感应。”
不过没有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那么国人的这些思想也许是不会建立起来的, 因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中日甲午之战之后,人们好象对于纯粹的用什 么实业救国,技术救国的思想以及作用,不再依赖或是崇拜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洋务运动以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又经历了 哪几个重要阶段?其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的特点是甚麽?概述上述阶段对中国 历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中日甲午战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