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和焦点问题探讨
(作者:高明明 发表时间:2014年“月)
论文关键词:区域铁路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焦点问题
论文摘要:铁路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路线及处于不同 阶层的路网,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它 们分别具有的功能和目标只有彼此联系,才能实现铁路网整体的共同 目标。区域铁路网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区域 资源分布情况和产业布局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满足区域 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区域运输需求的分析预测,在统筹考虑铁路 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与相关行业街接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网空间布局 规划的过程。
随着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加快推,铁路运输 发展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命脉,在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铁路网规划已经成为区域 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铁路长期以来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 规划、建设和发展,受规划理论体系的制约,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区域 铁路网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2004年 编制完成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国家批复铁路行业关于全国铁路 发展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铁路建设项目审批的主要依据。
1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历史及规划目的
. 1区域铁路网规划发展历史
我国铁路行业针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及建设论证大致可分为 下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建设 项目的论证缺乏对区域铁路网规划布局的统筹考虑,在项目层次论证 项目,铁路的建设缺乏区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第二阶段为90年代 初至中后期,国家及一些省市开始进行区域内铁路网布局及建设时序 研究,根据区域铁路网规划指导区域铁路的建设。但受规划理论及技 术手段的制约,区域铁路网的规划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 析,研究过程缺乏先进的分析技术,使得规划的稳定性和实施性相对 较弱。第三阶段为2000年以后,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编制不断融入新 的规划发展理念,并统筹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以及与相关规 划的衔接,编制技术手段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完成的《中长期
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研究报告》在规划编制上运用了全新编制手段和 规划技术路线。运用“逐层展开法为主、单因素分析法为辅”的路网布 局方法,通过在基础物理网络上叠加各种因素形成概念性网络,最终 确定路网布局。运用“干线网补充、系统网完善”的铁路网布局方法, 将干线网补充与国家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结合,增加区际通道和重要的 区内通道;系统网完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子系统网进行扫描, 并逐一优化完善。
. 2区域铁路网规划目的
区域铁路网规划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区域 资源分布情况和产业布局特点,以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满足区域 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区域运输需求的分析预测,在统筹考虑铁路 的技术经济优势以及与相关行业衔接的基础上,进行铁路网空间布局 规划的过程。因此,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目标应当包括:最大限度满足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适应、支撑和带动区域产业布局;解决当 前铁路运输“瓶颈”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瓶颈”;科学合理地安排区域铁 路网的分阶段建设。
2总体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 1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特点
铁路网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的路线及处于不同阶层的路 网,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分别具 有的功能和目标只有彼此联系,才能实现铁路网整体的共同目标。因 此,在进行区域铁路网规划时必须树立“系统优化、综合协调”的理念, 综合考虑系统内各种相关元素的变化,并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用相 应的方法,以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确定最佳路网布局方案,使整体系统 达到最优效果。
. 2总体规划方法、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区域铁路网规划采用以运输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多模块层次分 析”方法,主要特点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近期与远景相结合:区域 铁路网规划体系包含规划背景研究、运输需求分析、布局方案研究、 规划效果评价和规划实施方案5个主要部分。
(作者:高明明 发表时间:2014年“月)
规划背景研究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前提。主要内容为:详细分
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面临的发展形势,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结合宏观经 济形势及相关发展政策,提炼区域铁路网规划的理念,科学合理地确 定区域铁路网规划目标及规划原则。
运输需求分析是区域铁路网规划的基础。主要内容为:系统分 析区域客货运输的特点,研究区域客货运输对铁路的需求,确定铁路 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分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