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追寻荒野记忆.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荒野记忆.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3/2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荒野记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荒野记忆
  一
  2013年6月,独自驱车,出成都西行。
  看着秀美的川西田园风光在车窗外快速播映,十分惬意。过了都江堰、青城山,从成都平原进入岷山山脉,这就属于著名的横断山区了。穿过长长短短数十个岷山隧道群,随后就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都汶高速一路畅通,不到两个小时,就沿岷江河谷经水磨、映秀、绵?到达汶川。这一带是2008年大地震的震中地带,经过5年重建,道路、城镇、房舍早已修葺一新,但仍然随处可见地震遗迹,尤其是山上滑落的岩石,还和当年一样堆积在高山的每一条山谷,随山谷的形状而形成各种不同姿态的流石滩,在周围的绿色衬托下,格外醒目。由于土壤都流失了,流石滩上至今没能生长出足以覆盖地震伤疤的植物。不管怎样,灾后重建的古镇、老街以及大量新的旅游景点,让这里的旅游市场欣欣向荣。
  过了汶川,走国道317,经理县到马尔康,路面宽阔,除了每年雨季都因泥石流冲击而中断的个别路段外,大都畅通无阻。此时,雨季未至,野花盛放。公路沿着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修建,这条河自古就是藏羌汉民族走廊带,不仅风景壮丽,而且人文多彩,在地震后更是引起外界的大量关注。如今,新修的桃坪羌寨、薛城古镇、甘堡藏寨等人文景区沿路依次排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驻足停留。
  继续往里走,山势逐渐陡峭,陆续经过以高山峡谷著称的毕棚沟景区,以温泉闻名的古尔沟,以及四川的著名红叶观赏地米亚罗。继续爬山,穿越由桦木、槭树和各种杂木组成的阔叶森林,很快就进入了云杉冷杉组成的针叶林带,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这座不太有名气的高山的山腰,这就是鹧鸪山,杂谷脑的水就来自于这些森林的孕育,以及山上融化的积雪。对游客来说,鹧鸪山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四川的山太多了,但对于自然观察者和生态摄影师来说,这也算是一座物种多样性的宝库,从森林到高山草甸,各种野花相继绽放,美丽动人,只是现在通了鹧鸪山隧道,很快就走完了上山的旅程。
  从隧道另一头出来后,公路沿着陡峭的山坡急速下山,来到另一条河,那便是美丽的梭磨河,尤其在秋天,风景最为宜人。梭磨河往西流去,我则在这里转个弯,往北行进。随着海拔再次攀升,山上出现成片的茂密郁闭的由高山栎构成的硬叶阔叶林,满是黄绿,好像营养不良,又硬得过于死板,但这却是它们本真的色彩和在陡峭贫瘠高山上固有的姿态,尤其当柔软的松萝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荡的时候,柔软和坚硬的对照顿时把自然的美展现无遗。
  有那么一瞬间,眼前的景象似乎是突然转换,高山峡谷豁然开朗,森林变成了灌木和草原,连个过渡都没有。这是地貌的第二次转换,海拔高度接近3000米,已经来到川西北高原。红原大草原,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蓝天白云,花海绵延,每年不知有多少游客从全国各地自驾而来。可惜我却没有时间停留,还得继续向前。
  一条支线公路引向另一个旅游地――阿坝县,这是全州最偏远的县,但它却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文化中心。据考,阿坝人源自象雄时期的西藏阿里,阿坝的“阿”就来自“阿里”一词,因此阿坝的建筑、艺术等文化形态都保留了很多阿里的特点,连这里的地貌和风景也有相似之处,而起源于阿里、现已大都被佛教替代的雍仲苯教,如今也在阿坝蓬勃发展,与佛教和谐并存,一起维持着当地藏人的精神世界。因为是文化中心的缘故,阿坝县城很大,人口也多,周边其他县和它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但这还不是我的目的地。
  沿省道302公路继续深入,逐渐远离人声鼎沸的县城和有着独特民居的农区村庄,房屋越来越稀疏,一直走到连牧人帐篷都见不到的地方,便来到了巴颜喀拉山的深处。在翻过一个小小的垭口之后,来到青海省境内,公路连着青海的省道101,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久治县最著名的,是一座神山,年保玉则。而我的目的地,正是这里!但因为当地合作伙伴的缘故,我很少住在县城,而是再往前走100多公里,翻越5个垭口,来到一个以寺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乡镇,白玉乡。
  每年,这条700公里的路我都会走上十余次。如果说,这条路是由一个个景点串起来的风光大道,在任何一个地点停车驻足,都能享受到让人感觉不虚此行的自然美景,那么,年保玉则无疑是其中最为极致的一个。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个优美的风景区,更是我挥洒青春、和伙伴们一起极力保护的神圣之地。
  二
  6月是高原的花季,年保玉则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多彩的季节。在这里,多彩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可能更是一个具象的名词,因为各种颜色的高原野花在这个季节开始肆意地绽放。由于地形的缘故,绵延宽广的巴颜喀拉山脉滞留了大量南方吹来的雨云,在这里形成一个明显的多雨带,使之成为青海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区域。而年保玉则的独特地质特征,又使得这里发育了大量的高原湖泊、高寒草甸沼泽等淡水湿地,将雨雪涵养在土壤中,缓慢地流淌,向北进入黄河,向南流向长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