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鸡尾酒精神”rio鸡尾酒
曾有一个小说:在一次盛大宴会上,中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和意大利人争相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唯有美国人笑而不语。 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愈加形象,更有说服力,她们纷纷拿出含有民族特色、能够表现本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酒,来相互相敬。中国的茅台酒香气四溢,德国的威士忌、法国的香槟酒、俄国的伏特加、意大利的葡萄酒也是香味扑鼻,各具特色,真是众彩纷呈。最终,大家全部看着美国人。
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的多种酒全部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表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发明。我们随时准备召开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
一个建国仅有200多年的国家,能够快速成为世界的老大,其过人之处于哪里呢?答案就是“鸡尾酒精神”。
美国经济之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得如此神速,是和她们重视别国的经验和大量招揽人才分不开的。美国政府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就一直很注意吸收世界各同的建设经验,为己所用。尤其是在招揽人才方面更是绞尽脑汁,使用了多种措施。归结起来,关键有五大法宝。
一、抢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马上结束的1945年,盟军攻破柏林后,美国专门派了3000名科学家到德国。她们利用多种关系悄悄进行调查。不到两个月,便向美国政府递交了15万字的汇报,把德国科学家的情况反应给政府。美国政府派了100架飞机到德国,把能搜寻到的科学家全部运到美国。这一大批人才对美国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阻人才
美国政府首先大力搜罗人才,首先又千方百计阻止(这极不妥当)在美人才的外流。钱学森博士在1935年赴美留学期间,因为发表了“时速为10000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理论而誉满全球。在二战期间,她又和自己的导师参加了当初美国绝密的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能够说是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人才。所以,当新中国成立之时,钱学森等一批留美科学家准备回国效力时,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当然这里面也有担心技术外泄的原因)。
三、买人才
美国政府对于世界各国的高精尖人才是不惜重金争取的,以多种极优惠的条件聚拢了不少含有丰富发明力的人才。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瑞典有个年轻的硕士创造了一个电子笔。这种笔能接收到人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