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俄罗斯,大行如雪:公子如雪
雪中铁色,水墨通常纯粹。 沿着这么的雪路走去,就像被这无垠的雪原淘洗,神清气爽,世俗的尘污了然无痕。 天空和大地漂亮得近乎圣洁,雪被极厚,天然的水墨图画一直延伸。原先听率领者不无忧虑地说过:到墓地的路很远,雪又大,今天不大可能去得了。我暗自着急但没应声,心想:今天哪怕剩我一人也是要去的。
道旁,间或出现的木结构别墅逐步消失,只剩了偌大的果园。雪中的大果园如此有味,果园中长长的雪路更是有味,一脚浅一脚深地探行到深处,只后悔此次不该不多带胶卷。一步一个窝子地踩了近个把小时,才见到了那座独立在雪野深处的木屋。
木屋前,并无遮拦的庭院中,有棵独立的大树,树下吊着一口小小的钟。讲解员说:托尔斯泰生前,常有很多村人来找,要见她的人进门前,就敲一敲这口钟。那是当然,一生亲近农民、本身也常事农耕的托尔斯泰呵!
进得廊下,见一群参观已毕的中学生换上大套靴出来,便如法炮制。讲解员无一例外是女的,其面貌令我以为真像是托尔斯泰的后代。
一楼门厅就有很多书橱。上了二楼,才正式进入生活间――二楼是客厅兼大餐厅,四面墙上都有大型照片:托尔斯泰本人和和她生活了46年的妻子索菲娅;正中戴珍珠项链的是大女儿,最边上的是二女儿。
餐厅靠门口是一架钢琴,旁有一张靠背椅,饭后在此听家人弹奏钢琴,是托尔斯泰的乐趣,她最爱听的是柴可夫斯基、肖邦的乐曲。钢琴上方,挂着她的先辈――父亲、祖父、外祖父的大画像。
明亮的大窗户,宽大的餐桌,那里,她度过生前最愉快的时光。黄昏,托尔斯泰就坐在这张餐桌顶端用餐,妻子索菲娅帮她誊录稿子,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就在这里完成。
往里进是小客厅,是接待亲戚的所在,墙上也是妻儿女儿的照片。此间也是妻子为她誊录手稿的场所。一张园台上放置着一个玻璃罩,罩下是珍存至今的托氏手稿。面对花园的正墙上,有列宾画的一帧托尔斯泰画像,此像可谓惟妙惟肖:一抹光线斜照,画像中的托尔斯泰穿着干农活的衬衫。在这里,她完成了复活。
这间屋子三面墙上全部挂着小相框,讲解员指着其中一个说这是索尼亚,战争和和平中的“娜达莎”,就是由“她”的形象演化而成的。
再往里走,是第二个内室,也是托尔斯泰的书房:不大的松木色写字台,部分文具被一方大玻璃罩罩着,这张台子是父亲传给她的。墙上钉着一排书架,有一溜百科全书和写作常见的书;托尔斯泰离家前给妻子的离别信,就是在这儿写的;她离家前看的一部书是卡拉玛佐夫弟兄,这本书现在仍翻在她出走前阅读的那一页上。
台子上方有张大照片,照的是当年情景,对比现在,照片中的沙发上多了件衬衣。
再进去,是妻儿女儿们曾住过的房间,墙上仍有两个女儿的画像和照片,在父母关系日趋担心的情况下,女儿的协调起过很大的作用。
这房间一角,还有部分漱洗用具、马车的驾具、哑铃、小小的手杖。再就是妻子索菲娅18岁时和晚年时的多张照片。
再一进,是以后的秘书工作室。墙上有两幅大照片,托尔斯泰在此完成了战争和和平。靠门边有一白马的画像,托翁生前很爱她的这匹白马,马死后也葬在她的墓地周围。
又是一间小书房――以后是女儿的工作室,有达姬雅娜小时候的照片,托尔斯泰哥哥尼古拉的照片;在这里看窗外,园中景色一览无遗。这园中景色全部在相关“列文”的情节中得以尽情描写;靠门的墙上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