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美教育的体验与感悟 中美贸易战感悟
(摘 要)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中美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从知识与能力的选择、单向与互动的选择、学习与实践的选择三方面,分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差异性,从而反思教育对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改善。
(关键词)中美教育 体验感悟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47-02
笔者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专业。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获得赴美交流学习(1+2+1项目),来到美国印地安纳州,就读于鲍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名交流生,两年在美的学习体验与经历,使自己对中美教育方式与理念所存在的异同,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一、知识与能力的选择
在中国,注重知识的学习和信仰的培养。评判一个学生的学作为重要标准,所以非常重视期末考试。在课程选择上,各个学科、所有专业的必修课是“马列”。
在美国,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改善。思维能力体现在“做的能力”、“讲的能力”和“写的能力”上。演讲和写作课程是各个学科、所有专业的必修课,且在“讲”和“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去“做”。
“做的能力”:我留学第一次完成的“作业”就是“做”出来的。首先,确立研究主题。我当时选择的主题是“美国家庭是否愿意接纳外国留学生组成友好家庭”;其次,确定设计方案(包括目的、要求、步骤、主要内容、最终目标);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执行与实施(如编写问卷、采访与采集数据);再次,归纳总结。每个学生要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演讲。老师根据你进行的整个情况进行评价。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讲的能力”:演讲课主要从三方面训练学生:一是学习演讲的基本框架,演讲稿的理论构架,演讲的开头和结尾。如,演讲“开头”有四种类型:attention getter (吸引观众注意力),establishing credibility (建立权威),justification statement (理由声明),and preview (预览)。“结尾”包括两个部分:review
(回顾主要点),closing statement(结尾句)。二是演讲类型,如informative speech(信息型演讲)、persuasive speech(劝说性演讲)、entertaining
speech(愉悦型演讲)。三是学习PPT的制作,包括选择PPT模板、图片加工、字体处理等。美国大学不仅开设专门的演讲课,而且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也得时常进行个人或小组形式的演讲。每学期每门专业课至少有一次正式演讲。
“写的能力”:写作课分为两门,一门是rhetoric and writing(修辞和写作),主要学习写作中的一些修辞问题,如英语系国家的一些语言习惯,包括美国人的一些写作习惯;另一门是composition
research(写作研究),主要学习文章结构模式和运用论据支撑论点等基础理论。课程结束后须参与写作课的考试,每个学生只有两次机会,如果两次考试都不能通过,那么学生得另外上一门写作课。如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