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别跟钱过不去! 别和钱过不去.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别跟钱过不去! 别和钱过不去.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3/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别跟钱过不去! 别和钱过不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别跟钱过不去!_别和钱过不去
1.风险性资产偏低   提倡理财教育的花旗银行和法国Insead管理学院合作的调查发觉,很多年轻人即使知道就长久而言,时间、复利的威力能够增加投资酬劳、降低风险,但却因为怕损失,不敢轻易把资产投资在风险和酬劳全部较高的标的上。
  比如,假如有一盘丢铜板赌局,掷出正面能够赢200元,掷出反面则输100元。以几率计算,参与赌局的人平均每局能够赢50元,几乎稳赚不赔。不过台湾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却平均要连掷64次,确保必是稳赚不赔,才敢参与赌局。相比之下,超出五成的香港人只要能够掷一次,新加坡人只要能够连续丢13次,就会冒险尝试。
  2.你没有想象中的会存钱,强迫储蓄效果大
  学界著名的经济研究季刊发表一篇汇报,让银行用户选择要固定在每个月的哪一天把固定金额的钱存入储蓄账户,还是随时要存多少全部能够。一年后发觉,那些选择强迫储蓄计划的人所存到的钱,比自己决定储蓄时间和金额的人,多存到81%的财富。
  3.你的卡奴指数比你想象的高
  行销学者普烈雷克和赛门斯特针对麻省理工学院的企管硕士班学生进行一项试验,问她们愿意用现金还是信用卡、分别以多少钱购置NBA篮球赛的门票。
  结果发觉,倾向付现的人只愿意用美元购置门票;愿意用信用卡的人却愿意花费美元。两相比较,信用卡使人多花了113%的消费金额。
  显然,理财顾问们要大家剪卡或出门只带现金、不带信用卡,不是没有道理的。
  4.购置过多耐久商品
  Insead管理学院的教授华顿・布洛克等人在香港进行一项试验,要72名消费者在五个星期内统计全部的消费行为,包含花了多少钱、购置哪些东西、用什么方法支付,和这是炫耀性消费还是必须品。
  结果发觉,在这总计两千多件消费中,受试者在购置炫耀性和非必须性商品时会即时、或立即付清;但在购置耐久的必须品时,却轻易用信用卡或申请贷款。
  因为她们认为耐久品能够使用很久,值得先买下再慢慢付清,而轻易沦人贷款陷阱。
  5.花钱时,想想百分比标准
  大家全部认为,赚愈多钱时,消费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会下降,存下更高百分比的薪资。
  但实际上,大家不知道,自己这么想,却不见得这么做。
  消费者研究期刊发表一项研究,问大家假如收入是9000港币,分别愿意花多少钱在饮食、娱乐和购物上?假如收入是500元和万元,又分别愿意花多少钱在上述消费?
  结果发觉,收入愈高,薪水用于消费的百分比愈高。大家只注意到名目薪水的提升,能够花更多钱,却没有去计算薪水中用于每一项消费的百分比。
  6.过分自信
  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在一项财富趋势研讨会中,也提出不少大家在投资方面的盲点。
  比如,大家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见识,认为自己比较会选股、操盘,结果反而频繁地转手买卖股票,而且倾向投资高风险股票或投资过分集中。
  一样的是,瑞典的研究调查发觉,有高达81%的创业者认为,她们的生意一定会成功。
  7.不愿面对错误
  摩根富林明统计指出,有八成的投资人在需要现金时,会选择卖掉已经盈利的股票,留下赔钱的投资。不过企业经营时,却往往会留下有利润的部门,结束亏损的业务,未来才能继续产生收益。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