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21年叶芝的诗路历程叶芝的诗.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叶芝的诗路历程叶芝的诗.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3/25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叶芝的诗路历程叶芝的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芝的诗路历程叶芝的诗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英国诗坛出现了一位跨世纪的大师,她就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6。叶芝生于爱尔兰首府全部柏林周围的桑迪芒特城一个清教徒家庭,父亲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自孩提起,叶芝在伦敦和全部柏林求学,对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文学均取得深厚的熏陶,尤其对爱尔兰文学更是了如指掌,情有独钟。除了伦敦和全部柏林,叶芝时常住在其母亲的家乡斯莱戈,斯莱戈在爱尔兰西北部,景色优美,叶芝很多诗篇中的环境描写多取材于此。叶芝的青年时代正是爱尔兰政治风云改变之秋、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么的家庭背景、教育熏陶、环境气氛和政治情况的影响之下,加以本身的聪慧才智和勤奋努力,叶芝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爱尔兰有史以来最为特出的诗人,世纪之交的诗坛巨匠,二十世纪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叶芝把一生奉献给诗歌创作,以象征手法见长,字里行间,言外之意,层出不穷,意蕴深远。她伴随时代的步伐,和时俱进,从唯美主义逐步走向当代主义,为二十世纪的诗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树立了一座举世瞩目标丰碑,遂于一九二三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叶芝一生的活动和诗歌创作全部离不开她心目中的两大情结:爱尔兰情结和对美女毛岗的情结。爱尔兰情结包含两个方面: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和爱尔兰文艺复兴事业。在叶芝的一生中,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和爱尔兰文艺复兴事业一直是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一直是其诗歌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贯穿于其诗歌创作的整个历程,对这一切叶芝在其诗作中作了倾情的歌咏。爱尔兰还未取得解放,爱尔兰人民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为此痛心疾首,终夜难眠,爱国的热情和忧思频频在她的诗中闪光,她在致未来爱尔兰中写道:“现在,爱尔兰之魂/仍在神圣的静谧中沉吟。” ①在三支进行曲中,她又说:“记住全部那些著名的世世代代,/记住全部那些倒在血泊中的人,/记住全部那些死在绞刑架上的人,/记住全部那些逃亡或留下的人。” ②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要记住那些壮怀剧烈,牺牲于铁蹄下的大家,是因为她们“捍卫爱尔兰的灵魂” ③。诗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其诗作也多取材于爱尔兰文学。一九二三年叶芝在爱尔兰上议院的讲话中说:“我的大部分作品是建立在古老的爱尔兰文学上的……古老的爱尔兰文学成了我一生想象力的关键启发。” ④她的第一部诗集奥辛漫游记一八八九年就是以爱尔兰农民的传说和古代爱尔兰神话为题材的。爱尔兰的神话小说和历史和叶芝的诗歌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甚至于为数不少的地名均出于爱尔兰的土地,即使诗歌语言也常采取爱尔兰的民间语言,至于很多并未指名和爱尔兰相关联的诗篇也是作者爱尔兰情结的深情抒发。
  叶芝的第二个情结是对毛岗的恋情。毛岗是献身于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主动分子,而且顾盼自如,丰姿绰约,叶芝一见钟情,不能自拔,然而毛岗却无动于衷,使叶芝深陷痛苦,其诗作也所以增添了一份浓重的浪漫主义的悲情色彩。叶芝对毛岗不但悦于其色,和她的政治理想也是亲密相关的,正因为这么,叶芝对毛岗的恋情便含有男女之情和祖国之情的双重意义。诗人的爱情遭受挫折之时也是爱尔兰解放运动遭受挫折之际,诗人在双重的挫折中成长,其诗歌创作也在双重的挫折中壮大,诗人的诗作统计了诗人爱情的历程,也统计了诗人参与爱尔兰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事业的历程,诗人的爱情历程、爱尔兰解放运动和文艺复兴事业的历程也就是叶芝的诗歌创作历程,从十九世纪跨入二十世纪以后,叶芝的诗歌创作也从唯美主义的浪漫风格逐步转型,迈入当代主义。茵尼斯弗里岛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和驶向拜占廷堪称叶芝的诗路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篇。
  茵尼斯弗里岛写于一八九二年,是叶芝诗歌创作早期的代表作。此时,叶芝深受前拉斐尔诗派唯美主义的影响,沉醉于浪漫主义的理想之中,又正当爱尔兰复兴事业前途未卜、个人恋情难以遂愿之际,不论祖国的复兴事业或美女之恋,全部不是一帆风顺。前途茫茫,满怀惆怅,诗人遂把期望寄于如仙似幻的茵尼斯弗里岛。茵尼斯弗里岛悄静幽美,烟水迷茫,如同维吉尔的田园野趣、鲁滨逊的孤岛风光、沃尔登的湖山景色,是诗人浪漫主义理想境界的缩影。叶芝擅长象征手法,寓意隽永,这首诗一样富于浓厚的象征意蕴。标题茵尼斯弗里岛意味深长,在爱尔兰语中意为“石南之岛”。不言而喻,这座和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岛屿并非荒岛,而是长满了野草闲花的萋萋芳岛,是诗人洗净烦恼、忘怀得失的乐土,是诗人实现其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佳境。诗人心中的苦恼是深重的,当她身居闹市,遥望那座水波荡漾中的小岛,若隐若现,颇为迷人,不禁心潮澎湃,急欲驶往彼处,其迫切的心情在诗的一开头就和盘托出,表露无遗:“我要去茵尼斯弗里岛,现在就动身前往”,接下去的寥寥数笔便把心中设想的蓝图勾画得意趣无穷,引人入胜,像鲁滨逊一样,她要“在那里造一座茅屋,筑一道泥巴墙;/在那里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