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1年唐诗和大运河唐诗中的大运河.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唐诗和大运河唐诗中的大运河.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3/2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唐诗和大运河唐诗中的大运河.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诗和大运河唐诗中的大运河
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到今天已近2500多年了,大运河的开凿,实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封建社�的长久稳定,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伴随大运河千古流淌,不少文学产生,尤以唐代诗人存留运河篇章最多,从时间分布来看,初、盛唐诗歌中出现直接命题的较少,中晚唐及五代时期较多。从内容上看,伴随唐代历史的进程,借大运河以古鉴今的抒怀作品增多。唐代诗人将她们的审美情趣和时代心理不停地积淀到大运河及其沿岸漂亮风光上,使其意蕴不停丰富。
  一
  隋唐大运河是唐代漕运的关键运输线,关键包含汴渠、山阳渎邗沟、江南运河。唐代没有大规模地开凿运河,关键是对隋代故运河的疏浚整理。隋炀帝曾令河南淮北诸郡民众,“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通济渠就是唐宋时代的汴河,唐代曾更名广济渠,但通常仍以汴河、汴水相当。汴河成为大运河中最关键的河段,连接黄河和淮河,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南方的物资和商旅,从水路到洛阳和长安全部要由此经过。因为大运河的作用,使诗人将“汴河”纳入了诗歌成为意象。据统计,全唐诗中31首诗歌中出现了汴河、汴水的意象,而且出现了直接以“汴河”为题目标诗歌,如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杜牧汴河怀古、徐凝汴河览古、胡曾咏史诗•汴水、李敬芳汴河直进船、罗邺汴河、罗隐汴河、许棠汴河十二韵、汪遵汴河、许浑汴河亭等。还有16首出现汴(隋)堤柳的意象。初、盛、中唐只有李世民、王泠然、白居易、刘禹锡、李益五位诗人的五首诗歌包括,其它全部是晚唐五代时期的作品。晚唐时,王朝深入走向衰败,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对抗朝廷,经济也日渐调弊,诗人往往经过对历史遗址的描写,历史事件的统计,历史人物的品评来表示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对历史的反思和人生的感悟,所以“汴河”“汴堤柳”的意象,也出现在咏史诗中。经过这些意象,诗人批判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致使隋朝灭亡。
  对隋炀帝的批判,关键围绕着开凿大运河的目标、大运河开凿、隋炀帝到江南巡游的奢华和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等方面展开。对大运河开凿的目标,很多诗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许浑的汴河亭“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汪遵的汴河:“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罗隐的汴河:“当初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全部认为隋炀帝为了巡游而开凿了大运河。王泠然的汴堤柳更是直接指出开河的原因:“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依隋书的记载,大业元年(605年)三月戊申,隋炀帝公布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的诏书。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全部……舳舻相接,二百余里”隋炀帝就开始了巡游江全部。从下诏到通济渠开通、和巡游江南,只五个月的时间,行为如此紧迫,因此难怪诗人认为开河的目标为胜游了。
  隋炀帝不但开河,而且“河畔筑御道,树之以柳。”从洛阳一直延伸到扬州。诗大家在诗中反应了这种景象:“大业末年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白居易隋堤柳)。“天南和天北,此处影婆娑。”(题柳狄焕)规模之大,使人惊叹。江南巡游的场景更